-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变(bù biàn)的意思:保持不变,不发生变化
从学(cóng xué)的意思:指通过学习,从别人那里获取知识、经验。
大祀(dà sì)的意思:指古代祭祀天地和祖先的盛大仪式。
立宪(lì xiàn)的意思:指国家通过宪法确立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权力机构。
实行(shí xíng)的意思:指根据计划、规定或原则进行实际操作或执行。
天地(tiān dì)的意思:
◎ 天地 tiāndì
(1) [heaven and earth;universe;world]∶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scope of operation;field of activity]∶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nature;be tween Heaven and earth]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吾道(wú dào)的意思:指自己的道理、原则、信仰等。也表示坚持自己的主张,不受他人影响。
学校(xué xiào)的意思:学校是指为学生提供教育和培训的机构。它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地方,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社交技巧的场所。
与天(yǔ tiān)的意思:与天指与天地自然相通、与天和谐共处。
- 鉴赏
这首诗反映了清朝末年社会变革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复杂关系。首句“立宪期以九年”暗示了作者对政治改革的期待,可能指的是1906年开始的预备立宪时期,即清政府试图通过宪法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努力。然而,“新政实行,从学校起”表明改革首先从教育领域开始,这在当时被视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接着,“尊孔升为大祀”一句揭示了改革过程中对儒家文化的重视,反映出在引入西方现代思想的同时,传统价值观和文化的重要性并未被忽视。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将其提升为大祀,既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也可能是为了整合新旧文化,寻求社会变革与传统价值的平衡。
最后一句“吾道不变,与天地参”表达了作者对于道德和真理的坚持,认为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遵循正道、追求真理的精神是永恒不变的。这里的“吾道”可以理解为个人坚守的道德原则或信仰,与天地并列,意味着这种精神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具有普遍性和永恒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作者在社会变革背景下对传统文化价值的深刻思考和对道德原则的坚定信念,体现了晚清知识分子在面对近代化挑战时的复杂情感和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