谩指亭前柏,西来意自深。
- 鉴赏
这首宋朝陈寿朋所作的《望海亭》诗,以“望海”为题,借海之浩瀚引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诗中运用象征手法,通过描述亭前柏树的景象,隐喻人生的道路与追求。
首句“谩指亭前柏,西来意自深”,以“亭前柏”起兴,暗含着对人生道路的探索与思考。这里的“柏”象征着坚韧与长久,而“西来意自深”则暗示着追求的深远与复杂性,无论是个人的内心世界还是外界的广阔天地,都充满了未知与深意。
接下来的“迷人终著景,达士了忘心”,对比了两种不同的人生状态。迷惘者往往被眼前的景象所吸引,迷失于表面的繁华与诱惑之中;而通达之人则能超越表象,达到内心的平静与清明。这里通过“迷人”与“达士”的对比,表达了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向往。
“六叶传真谛,微言振道林”进一步深化了对人生真谛的探索。六叶可能象征着佛教中的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传达了佛法的精髓。而“微言振道林”则意味着通过细微却有力的话语,能够激发心灵深处的共鸣,如同清风拂过树林,带来深远的影响。
最后,“法门应不二,来此默追寻”总结了全诗的主题,强调了无论是在物质世界还是精神世界,追求真理的道路都是单一且不可分割的。通过“默追寻”,即在静默中深入思考与感悟,人们可以找到通往内心深处、理解宇宙奥秘的路径。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哲理的探讨,展现了作者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复用九日诗韵呈黄寿鹏
忽忽天星二十九,当年曾醉琼林酒。
春风射策紫垣深,犹记灵和殿前柳。
与君虽异千佛名,出入南宫同户牖。
春蚕食叶七千人,看君运笔如挥帚。
妙龄忠气轶衡嵩,馀子纷纷真培塿。
那知晚节岱阳城,白发苍颜两閒叟。
君材有如万斛舟,顾我碌碌才筲斗。
时穷壮士或饭牛,遇合封侯起屠狗。
东皋有田供王赋,天寒且辍扶犁手。
寂寥圭窦对书册,火冷灯青夜方久。
先生乘兴肯相过,亦有青钱沽玉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