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来津树合,月落戍楼空。
马色分朝景,鸡声逐晓风。
常道(cháng dào)的意思:指常理、常情所应当遵循的道理或方法。
地险(dì xiǎn)的意思:形容地势险要,地形复杂,容易出现危险。
非复(fēi fù)的意思:非常、极其
鼓严(gǔ yán)的意思:指严厉批评、斥责。
鸣銮(míng luán)的意思:指宣扬自己的才能或成就。
秦中(qín zhōng)的意思:指人在困境中,能够保持冷静、坚定,不被外界环境所影响。
山河(shān hé)的意思:指国家的疆土和领土。
戍楼(shù lóu)的意思:指军队在边防地区建立的防御工事,也用来比喻守卫边疆、保卫国家的人。
天平(tiān píng)的意思:指一种称重器具,也用来比喻公正、公平、平衡的状态。
险关(xiǎn guān)的意思:指危险的关口或困难的境地。
严更(yán gēng)的意思:指严格检查和监督,特别是在夜间时进行。
野望(yě wàng)的意思:指不切实际、不现实的追求或期望。
逾壮(yú zhuàng)的意思:超过年龄的健壮
钟鼓(zhōng gǔ)的意思:指宴会或庆典上的钟声和鼓声,也用来比喻各种喜庆、热闹的场合。
此诗描绘了一幅边塞风光和军营生活的画面,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安泰和边疆稳固的美好愿望。开篇三句“钟鼓严更曙,山河野望通。鸣銮下蒲坂,飞旆入秦中。”通过钟鼓声、山河景观和军马行进的声音描写了早晨军营中的生动场景,同时也反映出边关的警备状态。
接着,“地险关逾壮,天平镇尚雄。”诗人形容了关隘之险峻,以及守卫者的英勇气概。这些描述传达了一种稳固与力量感,显示了作者对军事防御的重视和赞赏。
“春来津树合,月落戍楼空。”则是对自然景观的描写,春天的河水汇聚在一起,晚上月亮下山时守卫的城楼显得空旷,这两句表达了边塞军营中的季节变化和夜晚的宁静。
“马色分朝景,鸡声逐晓风。”这些细腻的观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和生活细节的敏锐感知,同时也增添了一种生动的氛围。
最后,“所希常道泰,非复候繚同。”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长治久安的美好愿望,以及与此前战争、混乱状态的明显区别。这里的“常道”指的是正常的道路和秩序,而“候繚”则是形容战事频繁、国势不定的动荡时代。
总体而言,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军营生活及个人愿望的描绘,展现了边塞之雄伟与国家之安宁。
知君官属大司农,诏幸骊山职事雄。
岁发金钱供御府,昼看仙液注离宫。
千岩曙雪旌门上,十月寒花辇路中。
不睹声明与文物,自伤流滞去关东。
豪不必驰千骑,雄不在垂双鞬。
天生俊气自相逐,出与雕鹗同飞翻。
朝行九衢不得意,下鞭走马城西原。
忽闻燕雁一声去,回鞍挟弹平陵园。
归来青楼曲未半,美人玉色当金尊。
淮阴少年不相下,酒酣半笑倚市门。
安知我有不平色,白日欲落红尘昏。
死生容易如反掌,得意失意由一言。
少年但饮莫相问,此中报雠亦报恩。
骏马事轻车,军行万里沙。
胡山通嗢落,汉节绕浑邪。
桂满天西月,芦吹塞北笳。
别离俱报主,路极不为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