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客中闻四弟消息》
《客中闻四弟消息》全文
明 / 方郑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昨遇梁园使,孤城舍弟居。

干戈常在目,烽火不通书。

汝计犹长剑,吾心已弊庐。

两乡千里隔,瞻望各沾裾。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通(bù tōng)的意思:不相通,无法交流或沟通。

常在(cháng zài)的意思:经常在一起、时常在一起

烽火(fēng huǒ)的意思:指战争或战乱时期,战火四起,烽烟弥漫的景象。

干戈(gān gē)的意思:干戈是一个多义词,通常表示战争、战斗或武器。它也可以指代战争的形式、斗争的手段或冲突的痕迹。

孤城(gū chéng)的意思:指单独存在的城市或孤立无援的城市。

梁园(liáng yuán)的意思:指相聚、聚会的地方。

千里(qiān lǐ)的意思:指很远的距离。

在目(zài mù)的意思:指在眼前、在视野内。

瞻望(zhān wàng)的意思:瞻望是指向前望,向远望,形容远望,憧憬未来。也可指留恋过去,怀念往事。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方郑作的《客中闻四弟消息》表达了作者在动荡战乱时期对远方弟弟的深深挂念。首句“昨遇梁园使”描绘了诗人偶然得知弟弟消息的情景,梁园使可能是指传递消息的人。接着,“孤城舍弟居”强调了弟弟身处边远孤城的境况,暗示战事的严峻。

“干戈常在目,烽火不通书”两句进一步渲染了战争的紧张氛围,诗人时常看到兵器,烽火连天使得通信变得困难,无法得到弟弟的具体消息。这里运用“干戈”和“烽火”这两个战争意象,强化了诗人的忧虑之情。

“汝计犹长剑,吾心已弊庐”一句,将弟弟比喻为锐利的长剑,寓意其坚韧不拔,而诗人的心境则像破旧的房屋,疲惫不堪。通过这种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弟弟的赞许和对自己处境的感慨。

最后两句“两乡千里隔,瞻望各沾裾”直抒胸臆,兄弟二人分隔两地,千里的距离让彼此只能远远地望着对方,心中充满思念,泪水沾湿了衣襟。整首诗情感真挚,展现了战乱时期手足亲情的深厚。

作者介绍

方郑作
朝代:明

猜你喜欢

叠石庵

行行叠石正新秋,山气清凉老火收。

云出半天三五岫,江横一水万千洲。

少休官里文书冗,且向仙家洞府游。

白浪捲空澜蠡岸,望中数点是归舟。

(0)

和曾端伯安抚劝道歌

保形保生保命,戒色戒酒戒茶。

夜气若要长在,晚食尤宜减些。

养心莫如寡欲,存诚唯是闲邪。

辨得天清地浊,吞取日精月华。

寒灰便是发焰,枯根立可生芽。

学者舍本逐末,病眼执著空花。

罔穷圣道一辙,徒诵丹书五车。

正似鍊和金矿,何殊嚼蔗吞查。

不知达人到此,元始浩劫为家。

燕坐能事毕矣,行遍海角天涯。

鉴明不受微垢,玉洁靡见纤瑕。

视轩冕如桎梏,弃财宝若泥沙。

曲江一轮秋桂,岂容雾掩云遮。

盘旋火龙水虎,和合阴汞阳砂。

真身自然腾化,驾凤高凌紫霞。

哀哉傍门小法,作用千种参差。

个个辛苦无成,白首空自悲嗟。

(0)

和荣安中月明夜行

驱车夜出城,佳月傍人明。

始向山头见,还同水面行。

问途几一舍,投宿已三更。

露湿衣裘冷,吾生笑自轻。

(0)

归云溪

九夏何知暑令行,轻风拂拂水泠泠。

只凭藜杖穿幽径,还喜蒲团憩小亭。

散诞竹边梳白发,徘徊江上诵黄庭。

人间无此清凉处,亦许儿童共乞灵。

(0)

薇山书室为朱惟节赋

幽意旷何许,逃名东海傍。

卜邻惟拜石,览胜不赍粮。

帙散兰亭近,书探禹穴忙。

紫薇山畔月,流照有馀光。

(0)

白麻头

麻头白面白如银,细丝透顶根根明。

更加青项长肥腿,战斗之时必定赢。

(0)
诗词分类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庐山
诗人
怀素 黄颇 戴敦元 刘旦 马文升 奚贾 淮上女 杨适 周兴嗣 顾鼎臣 项圣谟 上官均 李遵勖 徐昌图 赵光逢 阎修龄 冯宿 刘光第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