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病中言怀四首·其二》
《病中言怀四首·其二》全文
明 / 李东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瓦炉初冷更添香,更漏沉沉月转廊。

老病随年共至,愁多心与夜争长

尘编倦拂时防蠹,垄树新移尚怯霜。

自笑闲情缘底在,向来公事已全荒。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沉沉(chén chén)的意思:非常沉重、深沉

尘编(chén biān)的意思:指尘土飞扬,编织纺织品时的纤维、线头杂乱无序。

多心(duō xīn)的意思:形容一个人心思杂乱,思虑繁多。

更漏(gēng lòu)的意思:更漏是指古代用来计时的漏刻,比喻时间的流逝。

公事(gōng shì)的意思:指公务、公务活动。

老病(lǎo bìng)的意思:指久病不愈,或年老体弱。

情缘(qíng yuán)的意思:指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感情或缘分。

瓦炉(wǎ lú)的意思:比喻一个人的心思机巧,善于推敲。

闲情(xián qíng)的意思:指闲暇时的心情、情绪或心境。

向来(xiàng lái)的意思:一直以来,从来就是这样

心与(xīn yǔ)的意思:心与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分别代表心思和与人交往。它的基本含义是指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思想沟通。

缘底(yuán dǐ)的意思:指两人因为缘分浅薄而无法成为真正的朋友或伴侣。

争长(zhēng zhǎng)的意思:竞争长远的利益或地位。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李东阳的《病中言怀四首(其二)》描绘了诗人在病中独处的情景。首句“瓦炉初冷更添香”,以炉火微温、香烟袅袅,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凄清的氛围,暗示诗人身心的疲惫和孤寂。

“更漏沉沉月转廊”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寂静,更漏声沉,月光洒过空荡的走廊,时间的流逝与孤独感交织在一起。诗人感慨“身老病随年共至”,直面岁月无情,身体衰弱,疾病缠身,与日俱增。

“愁多心与夜争长”一句,生动地表达了内心的苦闷和无尽的忧虑,仿佛愁绪与黑夜一样漫长。接下来,“尘编倦拂时防蠹”,诗人疲于翻阅书籍,防备虫蛀,寓含了对知识追求的无奈和生活的琐碎。

“垄树新移尚怯霜”则借新移的树苗畏惧严霜,比喻自己在困境中的脆弱和对未来不确定的担忧。最后两句“自笑闲情缘底在,向来公事已全荒”,诗人苦笑自己的闲情逸致为何还在,因为一直以来的公务已经荒废,流露出对过去忙碌生活的怀念和如今无所事事的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病中生活的孤寂、忧虑以及对过去的反思。

作者介绍
李东阳

李东阳
朝代:明   字:宾之   号:西涯   籍贯: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   生辰:1447年-1516年

李东阳(1447年-1516年),字宾之,号西涯,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猜你喜欢

闻笳

何处闻笳最是悲,京门独立晚晴时。

鹂庚一去荒郊远,借问春光有底迟?

(0)

寄上甘肃吴右丞三首·其二

历数先朝辅弼贤,如公孰可语同年?

二童一马临荒镇,百感千忧倚上天。

深厚已闻鸾诏趣,平安不用雁书传。

别来濯濯春城柳,谁信秋风慰目前?

(0)

奉同陈应奉访友人不遇

翰林小暇出西城,京国馀秋晚更明。

鸥度折矶心已熟,马逢危石眼偏生。

疾风稍定楼台色,微照犹含鼓角声。

会合何因得惆怅,潜夫祇愧未潜名。

(0)

松湖渡亭子夕眺,怀西山朱炼师

不解无愁祇遣愁,凭高试看水东流。

一天鹭影摩仙阙,两岸蝉声送客舟。

肯信先生居锦里,不将夫子敬丹丘。

如闻旧按蓬莱节,松下时时省钓游。

(0)

晚过孔奉常舍下

沧江一万里,书信近如何。

向暮客怀薄,及秋乡梦多。

故人相慰藉,并舍数经过。

但愿长无事,彤庭接佩珂。

(0)

望潮曲

潮来直上青崖住,潮住却寻沧海去。

乌石山头望故乡,故乡更在云深处。

我生不如桥下水,消息春秋任流止。

又不如如水上船,去去来来年复年。

负禄旅孤二千里,上念慈亲下妻子。

子生未解别爷啼,睡恋阿婆怀抱里。

乌鸦日日傍人飞,喜鹊时时噪群西。

更有平安书字到,金壶约伴玉人携。

(0)
诗词分类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诗人
高濂 郑用锡 何乔新 何中 龚敩 冯时行 谢与思 敦敏 郑岳 李正民 李中 徐照 乃贤 管讷 张仲深 沈明臣 卢琦 廖行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