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峰拥旌幢,巨石罗剑戟。
日出崖先红,雨馀岚更碧。
遁迹(dùn jì)的意思:指隐居、逃避世俗的生活。
其间(qí jiān)的意思:指两个时间或事件之间的时期或过程。
日出(rì chū)的意思:太阳从地平线升起,代表新的一天开始。
融结(róng jié)的意思:融合、交织在一起
神仙(shén xiān)的意思:指修炼有成的仙人,也泛指非凡的人物或事物。
天地(tiān dì)的意思:
◎ 天地 tiāndì
(1) [heaven and earth;universe;world]∶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scope of operation;field of activity]∶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nature;be tween Heaven and earth]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
无神(wú shén)的意思:没有神灵或神力。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邵雍的《登封县宇观少室》,描绘了少室山的壮丽景色。首句“天地始融结”展现了大自然的初始状态,山体的形成象征着宇宙的宏大和岁月的沉淀。接下来的“此山已高极”强调了少室山的崇高地位。诗人运用比喻,将群峰比作旌幢簇拥,巨石排列如剑戟,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山势的险峻和壮观。
“日出崖先红”描绘了早晨阳光照耀山崖的绚丽景象,而“雨馀岚更碧”则写出了雨后山间云雾缭绕,青翠欲滴的清新之感。最后两句“安知无神仙,其间久遁迹”,诗人借景生情,暗示了山中可能隐藏着隐逸的仙人,表达了对神秘与超凡的向往和对隐居生活的想象。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载体,融入了诗人对道教神仙文化的想象,展现出对自然与超然境界的敬畏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