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鞍马(ān mǎ)的意思:鞍马是一个指代骑马的动作,也可用来比喻人的姿态或能力。
不数(bù shù)的意思:不计算、不计数
草堂(cǎo táng)的意思:指简陋的茅草房,比喻清贫的居所。
杜陵(dù líng)的意思:指人在异乡思念家乡的情感。
过桥(guò qiáo)的意思:指克服困难、跨越障碍,成功完成任务或达到目标。
花溪(huā xī)的意思:指美丽的溪流,也用来形容美好的景色或环境。
浣花(huàn huā)的意思:洗净花朵,比喻精心装饰。
见说(jiàn shuō)的意思:指被人传颂或议论,形容某人的名声或事迹广为人知。
翩翩(piān piān)的意思:形容人或物轻盈飞舞的样子。
人家(rén jiɑ)的意思:人家指别人或他人,多用于指代对方的家庭、身份或情况。
浣花溪(huàn huā xī)的意思:指美丽的溪流,也比喻美女。
-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乡村生活画卷。首句“翩翩鞍马过桥西”,以轻快的笔触勾勒出骑马之人从容不迫地穿越桥西的场景,展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调。接着,“荒崦人家竹树低”一句,通过“荒崦”这一偏远之地的描述,以及“竹树低”的景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寂寥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人物活动的背景。
“见说草堂春似海”一句,将草堂的春天比喻为海洋,形象地表达了春天生机勃勃、繁花似锦的景象,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色彩和层次感。最后,“杜陵不数浣花溪”一句,通过对比杜甫的故居杜陵与浣花溪,赞美了此处草堂的美景,不仅超越了杜陵的风采,也与浣花溪相媲美,强调了草堂春景的独特魅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美好,以及艺术作品中蕴含的自然之美和人文情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西湖五十韵
天目垂双乳,西湖注百泉。
霞标千嶂迥,烟水六桥联。
络绎欢游骑,笙歌罨画船。
玉楼花掩映,石路草葱芊。
月迥重潭静,风轻一镜涟。
綵丝移雀舫,红袖出鞦韆。
柳色迷歌扇,蘋香龙舞筵。
两高飞晓日,三竺隐诸天。
月路飘金粟,商飙拂绣莲。
老猿呼袅袅,归鹤绕蹁蹁。
梅点孤山雪,松霏九里烟。
层城开水际,危塔倚山巅。
石转惊神运,崖穹讶鬼镌。
钟微知寺远,锣动速舟还。
苏小妖魂在,西施黛色妍。
风流唐白傅,放逸宋坡仙。
和靖成真隐,参寥却解禅。
古今人屡异,兴废事空传。
勾践谋资蠡,婆留姓是钱。
封疆重启霸,吴越一王专。
南渡偏安日,仁和驻跸年。
乾坤馀王气,罗刹定都廛。
邀福延祥观,宸游聚景园。
湖山多逸豫,舸舰几流连。
宫嫔珠帘揭,篙师锦缆牵。
暖风喧凤吹,香雾滃龙涎。
宋嫂羹初进,蕲王赐屡宣。
繁华三岛外,弦管五云边。
北虏通和议,东窗弄杀权。
精忠哀武穆,慷慨羡胡诠。
覆餗仍秋壑,残躯殒木绵。
半閒堂已矣,水乐洞依然。
白雁江南过,黄龙瘴海膻。
故宫沦蔓草,垄树泣啼鹃。
事往千秋慨,奇游此日偏。
山川真画里,景物值春先。
堤柳霜凋尽,山花烧共燃。
惊鸿遵荻渚,振鹭起葑田。
鹫岭寒云薄,西泠澹月悬。
渔灯依岸曲,城角倚风前。
怀土非王粲,樗材老郑虔。
客途嗟浪迹,岁月负华颠。
真长船谁问,王猷兴转遄。
归装无白璧,旧物有青毡。
古调琴三尺,缥囊易一编。
倚歌徒和郢,醉筑尚思燕。
岂必求勾漏,宁须候偓佺。
浮生随所遇,真性讵能迁。
浈水程三月,庾关路几千。
何因湖外寺,时借上方眠。
《西湖五十韵》【明·郑学醇】天目垂双乳,西湖注百泉。霞标千嶂迥,烟水六桥联。络绎欢游骑,笙歌罨画船。玉楼花掩映,石路草葱芊。月迥重潭静,风轻一镜涟。綵丝移雀舫,红袖出鞦韆。柳色迷歌扇,蘋香龙舞筵。两高飞晓日,三竺隐诸天。月路飘金粟,商飙拂绣莲。老猿呼袅袅,归鹤绕蹁蹁。梅点孤山雪,松霏九里烟。层城开水际,危塔倚山巅。石转惊神运,崖穹讶鬼镌。钟微知寺远,锣动速舟还。苏小妖魂在,西施黛色妍。风流唐白傅,放逸宋坡仙。和靖成真隐,参寥却解禅。古今人屡异,兴废事空传。勾践谋资蠡,婆留姓是钱。封疆重启霸,吴越一王专。南渡偏安日,仁和驻跸年。乾坤馀王气,罗刹定都廛。邀福延祥观,宸游聚景园。湖山多逸豫,舸舰几流连。宫嫔珠帘揭,篙师锦缆牵。暖风喧凤吹,香雾滃龙涎。宋嫂羹初进,蕲王赐屡宣。繁华三岛外,弦管五云边。北虏通和议,东窗弄杀权。精忠哀武穆,慷慨羡胡诠。覆餗仍秋壑,残躯殒木绵。半閒堂已矣,水乐洞依然。白雁江南过,黄龙瘴海膻。故宫沦蔓草,垄树泣啼鹃。事往千秋慨,奇游此日偏。山川真画里,景物值春先。堤柳霜凋尽,山花烧共燃。惊鸿遵荻渚,振鹭起葑田。鹫岭寒云薄,西泠澹月悬。渔灯依岸曲,城角倚风前。怀土非王粲,樗材老郑虔。客途嗟浪迹,岁月负华颠。真长船谁问,王猷兴转遄。归装无白璧,旧物有青毡。古调琴三尺,缥囊易一编。倚歌徒和郢,醉筑尚思燕。岂必求勾漏,宁须候偓佺。浮生随所遇,真性讵能迁。浈水程三月,庾关路几千。何因湖外寺,时借上方眠。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44167c6cb4f90628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