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父有常谚,秋长喜倍深。
云频霜避菜,日燥暖依林。
这首诗描绘了秋季农事活动的景象与农人的喜悦之情,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感悟。
首句“农父有常谚,秋长喜倍深”点明了农人对于季节变化的敏锐感知和对丰收的期待。谚语是世代累积的生活智慧,通过“秋长喜倍深”,表达了农人对秋季延长的喜悦,预示着收获的季节更加充裕。
接着,“云频霜避菜,日燥暖依林”两句运用生动的自然现象来表现秋季的特点。频繁的云层遮挡了霜冻,保护了蔬菜作物;干燥的日光则温暖地照耀在树林之上,营造出一种既凉爽又舒适的秋日氛围。这里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也隐含了农事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
“未可抛纨扇,何妨濯峡琴”两句则转而表达诗人对生活的态度。纨扇象征着夏日的清凉,但随着季节的变化,不再需要扇子来驱暑,这暗示着生活节奏的调整与自然界的同步。濯峡琴则是以水洗琴,寓意心灵的洗涤与精神的净化,展现出诗人对内心世界的关注与追求。
最后,“山中足清暇,无斁协时心”表达了诗人对山中清闲时光的喜爱,以及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心境。这里的“清暇”不仅指时间上的空闲,更包含了心灵上的宁静与满足。诗人希望在这样的环境中,能够与时节相协调,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对生活的热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农业社会生活的深切理解与赞美,同时也传达出一种顺应自然、追求内心和谐的生活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