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守螳蝉戒,俄成议后灾。
鱼虾足新浦,饥隼自天来。
这首诗名为《鹘击鹭》,是明代诗人张琦(君玉)所作。通过简短的四句,诗人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自然界中弱肉强食的残酷现实。
首句“不守螳蝉戒”,以“螳螂捕蝉”这一成语典故开篇,暗示了自然界中弱小者往往难以避免成为强者猎食的对象,预示着接下来将描述的场景中,鹭鸟将成为猎鹰的猎物。这里的“戒”字,既指自然法则,也暗含了对弱者的警示。
次句“俄成议后灾”,紧承上句,点明了鹭鸟在被猎鹰攻击前的瞬间,即成为了计划后的牺牲品。这里的“议后”二字,形象地描绘了猎鹰在行动前已有所策划,而鹭鸟却毫无防备,突显了自然界中强者与弱者之间的巨大差距。
第三句“鱼虾足新浦”,描绘了一个宁静的水边景象,暗示了鹭鸟栖息的环境。这里的“足”字,不仅说明了鱼虾丰富,也暗含了鹭鸟在此地生活的满足感,为下文猎鹰的突然袭击提供了背景。
最后一句“饥隼自天来”,以“饥隼”(猎鹰)的视角,展现了猎鹰从空中俯冲而下的迅猛动作,直接揭示了鹭鸟悲剧的结局。这里的“自天来”强调了猎鹰行动的突然性和不可预测性,进一步强化了自然界中强者对弱者的压迫感。
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深刻反映了自然界中的生存法则,以及弱者面对强者的无力与脆弱。诗人以鹭鸟的命运为线索,巧妙地传达了对生命脆弱性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界残酷一面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