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落尚复生,根枯为谁死?
但知伤藜根,谁治藜生地。
我非厌为羹,为帚为厥始。
白露(bái lù)的意思:指秋季时节,露水开始凝结成白色霜。
采割(cǎi gē)的意思:采摘和割取庄稼或其他植物。
乘白(chéng bái)的意思:指乘坐白马,比喻以虚假的外表掩盖真实的本质。
风起(fēng qǐ)的意思:指风开始刮起来,也比喻事情开始发生或情况开始变化。
复生(fù shēng)的意思:指人或事物经历死亡或消亡后重新活过来,重获生命或复苏。
蝼蚁(lóu yǐ)的意思:指微不足道、无足轻重的人或事物。
秋风(qiū fēng)的意思:秋天的风。也用来比喻寂寥、凄凉的情景或气氛。
上秋(shàng qiū)的意思:指上升到秋天,比喻事物逐渐发展到高峰或达到最好的状态。
生地(shēng dì)的意思:生地指的是一个人或事物的原产地或发源地。
堂下(táng xià)的意思:指在堂屋下面,表示地位低下或受人轻视。
堂上(táng shàng)的意思:指在家庭或团体中的正式场合中,以长辈或上级的身份出席或主持会议、座谈等活动。
下生(xià shēng)的意思:指一个人的身份地位下降或者变得贫穷。
重重(chóng chóng)的意思:重复叠加,层层叠叠
这首明代饶介的《藜科》诗描绘了一幅秋季田野的景象,以藜草和秋风作为主要意象。"堂下生旅藜,堂上秋风起",开篇即写出屋檐下野生藜草繁茂,而屋内秋风已起,暗示季节更迭,生活艰辛。接下来的"藜生何重重,秋风落无子",通过对比藜草的茂盛与果实的缺失,表达了生命的无奈和变迁。
"子落尚复生,根枯为谁死",藜草虽然果实落下,但生命力顽强,即使根部枯萎,也表现出不屈的精神。然而,"朝乘白露降,采割辞蝼蚁",藜草的遭遇如同被蝼蚁采割,象征着生活的艰难和不公。
诗人感慨道:"但知伤藜根,谁治藜生地",表达了对藜草命运的同情,同时也揭示了社会底层人民的生存困境,无人关心他们的生活来源。最后两句"我非厌为羹,为帚为厥始",诗人自述并非嫌弃藜草卑微,而是感叹自己如同藜草一般,只能从低处做起,承受生活的艰辛。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借藜草的命运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底层人民的同情,具有一定的社会批判意味。
我今得遇,便向难中做。
决要脱家缘,细寻思、不堪回顾。
黜妻屏子,绝利更忘名,离乡关,归物外,称个超然悟。
马猿捉住。修葺真园所。
岂敢恋冤亲,要龟蛇、时时厮觑。
援其性命,出自太原公,掌元初,成圆相,踏碎根源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