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王水部祠古柏》
《王水部祠古柏》全文
明 / 王世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宋祠王水部,庭柏岁能深。

老狎冰霜色,寒窥天地心

夜根回虎攫,秋牝发龙吟

莫作明堂思,馀生恐见侵。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冰霜(bīng shuāng)的意思:形容寒冷的天气或环境。也用来比喻严寒的态度或态度冷漠。

地心(dì xīn)的意思:指事物的核心或中心,也指地球的中心。

龙吟(lóng yín)的意思:龙吟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声音高亢、激昂,如龙吟之声。

明堂(míng táng)的意思:指宏伟壮丽的宫殿或庙堂,也用来形容人的心灵纯洁、高尚。

生恐(shēng kǒng)的意思:非常害怕

霜色(shuāng sè)的意思:指冬天的颜色,也指白发。

水部(shuǐ bù)的意思:指水流的方向或水流的走向。

天地(tiān dì)的意思:

◎ 天地 tiāndì
(1) [heaven and earth;universe;world]∶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scope of operation;field of activity]∶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nature;be tween Heaven and earth]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

王水(wáng shuǐ)的意思:指能溶解金属的混合酸,也用来比喻能够消除一切障碍的力量或手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文学家王世贞所作的《王水部祠古柏》,通过对祠堂中古柏的描绘,展现了其历经岁月沧桑的坚韧与神秘。首句“宋祠王水部”,点出古柏所在之地为宋代祠堂,暗示了柏树的历史悠久。接下来,“庭柏岁能深”强调了古柏生长之深沉,年复一年,树干愈发粗壮。

“老狎冰霜色”描绘了古柏在严寒中保持不屈的姿态,如同老者与冰雪共舞,展现出其顽强的生命力。“寒窥天地心”则进一步深化了古柏的象征意义,它仿佛窥探着天地之间的广阔与深远,寓意着古朴而深邃的哲理。

“夜根回虎攫”运用了奇特的想象,将夜晚的古柏根比喻为猛虎的爪牙,生动地刻画出其威猛的形象。“秋牝发龙吟”则以龙吟形容古柏在秋风中的声音,犹如龙的低吼,增添了神秘的气氛。

最后两句“莫作明堂思,馀生恐见侵”,诗人告诫人们不要过度沉溺于对古柏的赞叹,担心自己在欣赏之余,会被其深沉的力量所触动,暗示了古柏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和时光流转的无常。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赞美了古柏的坚韧与神秘,同时也寓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作者介绍
王世贞

王世贞
朝代:明   字:元美   号:凤洲   籍贯:太仓(今江苏太仓)   生辰:1526年-1590年

王世贞(1526年12月8日-1590年12月23日),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yǎn)州山人,南直隶苏州府太仓州(今江苏太仓)人,明代文学家、史学家。
猜你喜欢

朝鲜途中寄国王十律今录二律·其二

浅薄无由赞盛时,只凭忠赤答恩私。

吟多耻售鸡林价,客久常悬凤阙思。

山似留人多北耸,水因归海尽东驰。

临岐莫讶辞行赆,杨震从来畏四知。

(0)

海珠寺

古寺临珠石,高僧住镜天。

波环中印度,岸达上乘禅。

鲸吼通鲛室,渔歌杂象筵。

市尘飞不到,沽酒白鸥边。

(0)

文峰翠合

嶙峋笔架插天齐,眺望回看列岫低。

一带晚烟凝翡翠,半空暝色映玻璃。

云开峭壁寒偏急,雨霁遥空望欲迷。

郁结灵钟腾瑞气,馀光夜夜灿文奎。

(0)

辛巳仲春游岩有感

落魄泷城十五春,回头梦觉水□身。

月当劫蚀光犹在,棋到残敲著始神。

古洞烟霞藏石角,灵岩风雨出龙津。

念知此后名山约,添得纱笼一事新。

(0)

题许苍岚明府行乐图

琴罢还须一局棋,手高何用辨雄雌。

操弦寂寞文心细,阁笔沉吟诗思奇。

万古瑶华惟自赏,一声铁笛倩谁吹。

从旁添个支公影,玄度重来未可知。

(0)

长至日晤宪公胡子树于崧台署中赋此

鳄海澄波涌日轮,崧台欣见一阳新。

兴来飞札招狂简,格外开轩接隐沦。

气洽葭灰遥应律,地偏黍谷亦生春。

不嫌短景催迟暮,堂下应容曝背人。

(0)
诗词分类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诗人
韩崶 刘绘 陈克家 端木国瑚 朱服 薛稷 孔融 文益 李存勖 程晋芳 赵惇 江天一 应玚 杨士琦 司马槱 孟云卿 邓牧 叶清臣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