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将国漕急,复与民事谙。
- 拼音版原文全文
表 臣 都 官 至 十 三 里 店 宋 /梅 尧 臣 风 雨 催 车 骑 ,駸 駸 来 自 南 。道 旁 有 茅 屋 ,宁 容 使 君 骖 。不 谓 忽 下 马 ,湿 衣 逢 我 谈 。田 家 已 刈 楚 ,田 妇 正 好 蚕 。既 将 国 漕 急 ,复 与 民 事 谙 。他 年 此 茅 屋 ,便 比 棠 树 甘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谓(bù wèi)的意思:不说,不表达。
车骑(chē qí)的意思:指马车和骑马的人,泛指军队或队伍。
风雨(fēng yǔ)的意思:风雨是一个形容词词组,用来形容困难、艰险的境遇或艰苦的环境。
来自(lái zì)的意思:指事物的来源、起源。
茅屋(máo wū)的意思:指简陋的房屋或住所。
民事(mín shì)的意思:民事是指与个人、家庭、社会关系有关的事务或纠纷。它是指私人之间的法律关系,与国家、政府无关。
使君(shǐ jūn)的意思:指能够任用、派遣的官员或人才。
他年(tā nián)的意思:他年指的是将来的某一年,一般用来表示将来的某个时刻或某个年份。
棠树(táng shù)的意思:指受人爱戴、受人尊敬的人。
田家(tián jiā)的意思:指农村家庭、农户;也用来形容家境贫寒、生活简朴。
田妇(tián fù)的意思:指世俗女子,婚后只顾家务,不问世事。
下马(xià mǎ)的意思:从马上下来,表示停下行动或放弃权力。
正好(zhèng hǎo)的意思:刚好符合预期或需要;恰好
- 翻译
- 风雨中催促着车马疾驰,它们从南方迅速而来。
道路旁边有间茅草屋,怎能忍心让官员驾车经过。
没想到他会突然下马,衣衫湿透后与我交谈。
农夫已经割完了早稻,农妇正忙于养蚕的事务。
他深知国家急需漕运,又熟悉百姓的日常事务。
将来这茅屋也许会变得像古代官员爱屋及乌的棠树一样受人尊敬。
- 注释
- 催:催促。
骎骎:形容马跑得快。
宁容:怎能容忍。
使君:古代对官员的尊称。
湿衣:湿透的衣服。
刈:收割。
蚕:养蚕。
漕急:漕运紧急。
谙:熟悉。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乡村景象,通过梅尧臣的笔触,展现出他对民生疾苦的关心和对官员职责的认识。首句"风雨催车骑,骎骎来自南",以风雨中疾驰而来的官员形象开篇,暗示了其繁忙的行程。接着,"道旁有茅屋,宁容使君骖",表达了对路边贫寒人家的体恤,不愿打扰他们的安宁。
"不谓忽下马,湿衣逢我谈",体现了官员的亲民作风,不顾风雨湿衣,主动下车与农人交谈,显示出他的谦逊和对百姓生活的了解。"田家已刈楚,田妇正好蚕",进一步描绘了农村的农事活动,展现了季节的变迁和农民的辛勤劳作。
"既将国漕急,复与民事谙",点明了官员的职责不仅是国家粮运的管理,更是关心民间疾苦,熟悉百姓生活。最后两句"他年此茅屋,便比棠树甘",寄寓了诗人对官员能如古代贤臣般造福一方的美好愿望,希望他们能像棠树一样,给百姓带来甘甜和安宁。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朴实的语言,刻画了一个深入民间、体恤百姓的官员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官员德行的赞美和期待。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