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陈 氏 子 读 书 堂 宋 /袁 说 友 为 公 相 与 年 犹 小 ,拾 芥 明 经 意 转 非 。惟 有 城 南 贤 父 子 ,读 书 元 只 为 传 衣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传衣(chuán yī)的意思:相互帮助,互相搀扶
读书(dú shū)的意思:
◎ 读书 dúshū
(1) [read]∶看着书本出声读或默读
(2) [study]∶正式学习一个科目或课程
她读书很用功父子(fù zǐ)的意思:指父亲和儿子之间的关系。
公相(gōng xiāng)的意思:指公众的评价和观感。
经意(jīng yì)的意思:经过深思熟虑,用心、小心地做某事。
明经(míng jīng)的意思:指明智、通达经验的人。
拾芥(shí jiè)的意思:指采摘草木的花果或者采集有用的东西。也可用来形容学习或者获取知识的过程。
惟有(wéi yǒu)的意思:只有,仅有
相与(xiāng yǔ)的意思:相互交往、相互往来。
- 翻译
- 你们年纪还小的时候就担任公职,原本的明经学问却似乎偏离了初衷。
只有城南那对贤能的父子,读书纯粹是为了传承衣钵,并非追求个人名利。
- 注释
- 为公:为了公众或国家的利益。
相与:一起共事。
犹:仍然。
拾芥:比喻微不足道的事情,这里指初入仕途。
明经:古代科举考试科目之一,研究儒家经典。
意转非:心意或目标发生了改变。
惟有:只有。
城南:方位词,可能指某个特定的地方。
贤父子:品德高尚的一家父子。
元:本来,纯粹。
只为:只是为了。
传衣:指代家族世代相传的事业或学问。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袁说友所作的《陈氏子读书堂》。诗中表达的是对陈氏父子在年轻时就专心致志于读书,尤其是为了传承家族学业的赞赏。"为公相与年犹小"一句,描绘了他们年纪轻轻就开始共同学习的情景,"拾芥明经意转非"则强调了他们对于儒家经典研读的深入和执着,即使细微如拾起一根芥菜叶,也寓含着对学问的敬重。最后两句"惟有城南贤父子,读书元只为传衣"点明了他们的读书目的并非仅为科举功名,而是为了延续家族的文化传统,将知识代代相传,这种精神显得尤为可贵。整体来看,这首诗赞扬了陈氏父子的书香门第和教育理念。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成都遨乐诗二十一首·其七二月二日游江会宝历寺
昔年张复之,来乘寇乱馀。
三春虽宴赏,四野犹艰虞。
遂移踏青会,登舟恣游娱。
戒备渐解弛,人情悉安舒。
垂兹五十年,材哲不敢踰。
愚来再更朔,遽及仲春初。
綵舵列城隈,画船满江隅。
轻桡下奔濑,纵舆临精庐。
因思贤守事,所作民乃孚。
慈惠未为大,大者其忘诸。
木兰花慢.又赋雪·其四先君买屋蒲江,半属叶氏,似之五兄方并得之。因举六秩之庆,并致贺札
向蒲江佳处,报新葺、小亭轩。
有碧嶂青池,幽花瘦竹,白鹭苍烟。
年华再周甲子,对黄庭、心事只翛然。
都占壶天岁月,便成行地神仙。十年。微禄萦牵。
梦绕浙东船。更吾庐才喜,籓篱尽剖,门巷初全。
何时归来拜寿,尽团栾、笑语玉尊前。
吟寄疏梅驿外,思随飞雁行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