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积松方偃,年深椿欲秋。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大壑(dà hè)的意思:形容巨大的差距或鸿沟。
倒景(dǎo jǐng)的意思:指事物的景象或态势发生逆转,与原来相反。
方士(fāng shì)的意思:指有才智、有学问的人。
飞流(fēi liú)的意思:形容水流湍急迅疾。
何须(hé xū)的意思:表示不需要或没有必要做某事,也可以用来劝告别人不必要的行动。
忽似(hū sì)的意思:突然变得像某种情况或者像某种事物。
还如(hái rú)的意思:如同,好像
景望(jǐng wàng)的意思:远眺美景
阆风(láng fēng)的意思:指喧嚣、热闹的场面或气氛。
名山(míng shān)的意思:指有名的山峰或山脉,也用来形容有声望、有名望的人或事物。
年深(nián shēn)的意思:指时间过去的很久,或者某事物经历了很长时间。
披雾(pī wù)的意思:披雾是指犹如披上了一层薄雾,形容景色朦胧、模糊不清的样子。
山楼(shān lóu)的意思:山楼是指建在山上的楼阁,也用来比喻高耸的建筑物或高楼大厦。
石镜(shí jìng)的意思:指古代用石头制成的镜子,用来比喻反映事物本质和真相的东西。
相求(xiāng qiú)的意思:相互寻求,互相请求。
野花(yě huā)的意思:指在野外生长的花朵,比喻不受拘束、自由自在的人或事物。
瀛洲(yíng zhōu)的意思:指美丽的岛屿或地方。
云叶(yún yè)的意思:形容事物轻盈、飘逸,如云彩和树叶般轻盈飘动。
招隐(zhāo yǐn)的意思:招揽隐士的意思,比喻吸引有才能但不愿显露的人。
- 注释
- 名山:著名的山脉。
狎招隐:亲切地召唤隐居者。
俗外:世俗之外。
相求:寻求,向往。
倒景:倒影,指清澈水面下的景象。
望:观看,眺望。
阆风游:比喻如同游览仙境阆风,阆风为传说中的仙山。
临崖:靠近悬崖。
大壑:深谷,大坑谷。
披雾:拨开云雾。
飞流:飞泻的水流,此处指瀑布。
岁积:岁月积累,时间长久。
松方偃:松树开始低垂,形容树龄老迈。
年深:年代久远。
椿欲秋:椿树好像到了秋天,比喻时间的流逝。
野花:野生的花朵。
石镜:光洁如镜的岩石。
云叶:云雾如同叶子般密集。
山楼:山中的楼阁。
何须:何必。
问方士:询问修道求仙的人。
此处:这里。
瀛洲:神话中的海上仙山,比喻为理想中的美好之地。
- 翻译
- 名声显赫的山峦仿佛在亲切召唤归隐之人,超脱尘世之外,人们从远处慕名而来寻求心灵的栖所。
就像透过清澈的水面仰望倒影一般,忽然间仿佛遨游在传说中的阆风仙境。
站在悬崖边俯视着深邃的山谷,拨开迷雾仰望那飞泻而下的瀑布。
岁月积累,松树已渐渐低垂,年深日久,椿树也似乎迎来了它的秋天。
野花在如镜的岩石上绽放,云雾缭绕遮掩了山间的楼宇。
何必要去询问那些寻仙问道的人呢,这里就是人间仙境——瀛洲。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者在名山狎招自然景观的境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归宿感。诗中通过“俗外远相求”表明隐者的选择与世俗隔离,而“还如倒景望,忽似阆风游”则形象地描绘了隐者在山间徜徉时,与自然景观的交融和精神上的自由自在。
“临崖俯大壑,披雾仰飞流”一句,通过对雄伟山势与云雾飞动水流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高远境界的追求和赞美。接下来的“岁积松方偃,年深椿欲秋”则是时间流转与自然成长之间的对应,通过古树参天、苍老的松林和即将到来的秋意,表现了隐者的静谧生活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悟。
“野花开石镜,云叶掩山楼”这一节,诗人以鲜明的笔触勾勒出山间幽静美景,其中“野花开石镜”形象地展示了自然与岩石之间的和谐共生,而“云叶掩山楼”则营造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
最后,“何须问方士, 此处即瀛洲”表达了诗人对此地美景的肯定,同时也隐含着对现实世界的超脱和对心灵归宿的向往。在这里,诗人以“瀛洲”作为理想之地的象征,强调了隐逸生活的理念和追求。
整首诗语言流畅自然,意境深远,通过对山水景观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精神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题米友仁潇湘卷
潇湘妙趣天下无,千变万状难形模。
造物技痒不能秘,自为写照非人图。
夜雨欲霁馀润溽,晓烟既泮犹模糊。
伊人饱挹荆襄秀,兼之家法传元枢。
云烟叠嶂垂粉本,笔气直吞云梦湖。
溟溟濛濛幻晴晦,惝恍倏忽移方隅。
始如处女后脱兔,即离不得俯仰殊。
挂冠神武夫何恨,振衣黄鹤良堪娱。
老米云山藏宝笈,物聚所好其然乎。
羲献合璧诚无忝,冷笺小令挥骊珠。
每披三绝缩吟手,惟清万虑天为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