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戏水堪疑,曾栖树终弃。
天不歼尔族,与夫恶相济。
地若默尔声,与夫妖为讳。
伤哉丑行人,兹禽亦为譬。
不能(bù néng)的意思:表示不行、不可以、无法等意思,强调做某事的限制或禁止。
不得(bù dé)的意思:不能,禁止,不允许
丑行(chǒu xíng)的意思:指丑恶的行为或品行,形容人的行为不端正、不道德。
恶相(è xiàng)的意思:指人的相貌或神态丑陋恶劣,形容其品德或行为卑劣可恶。
害心(hài xīn)的意思:指心思狭窄,心胸狠毒,对他人心怀恶意或陷害别人。
极天(jí tiān)的意思:指极端天气,形容天气极其恶劣。
流传(liú chuán)的意思:指信息、事物等传递、传播或传承下来。
默尔(mò ěr)的意思:默默地思考或默默地忍受
其如(qí rú)的意思:类似于、如同
千古(qiān gǔ)的意思:指长时间的历史时期,也可以表示永远、永久。
清波(qīng bō)的意思:指水面平静无波澜。
天地(tiān dì)的意思:
◎ 天地 tiāndì
(1) [heaven and earth;universe;world]∶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scope of operation;field of activity]∶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nature;be tween Heaven and earth]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
为害(wéi hài)的意思:指坏人或坏事对他人造成的伤害或损害。
物类(wù lèi)的意思:指各种不同的事物、物品。
戏水(xì shuǐ)的意思:指在水中玩耍,泛指游泳或嬉戏。
相济(xiāng jì)的意思:互相帮助、互相救济
行人(xíng rén)的意思:指行走的人,泛指路人、过路人。
一时(yī shí)的意思:一小段时间内,暂时的。
这首诗名为《鸱枭》,是唐代文学家苏拯所作,通过描写鸱枭这种鸟类不被其他鸟类接纳的孤立状态,来隐喻那些品行不端、为害人间的人物。全诗充满了对这种人性的厌恶和谴责。
首句“为害未为害,其如污物类”直接点出了鸱枭被其他鸟类排斥的原因,它象征着那些即将作恶或已经作恶之人,如同污秽之物遭到世人的唾弃。接下来的“斯言之一玷,流传极天地”则强调了恶行一旦发生,便会迅速传播,不可磨灭,影响深远。
在“良木不得栖,清波不得戏”中,诗人通过鸱枭无法栖息于良好的树木上,也不能与清澈的水流玩耍,来比喻那些为非作歹之徒无法融入正派社会和自然界。随后的“曾戏水堪疑,曾栖树终弃”则表明了尽管它们可能曾经尝试接近过,但最终还是被彻底排斥。
“天不歼尔族,与夫恶相济。地若默尔声,与夫妖为讳”这两句诗强调了上天不会毁灭这种恶人的种族,而是让他们与同类的恶行相互扶持;大地也仿佛在沉默中对其恶行视而不见,与那些妖异之物共同隐瞒。这里的“天”和“地”象征着道德和自然法则,对于作恶者的态度进行了深刻揭示。
最后,“一时怀害心,千古不能替。伤哉丑行人,兹禽亦为譬”表达了诗人对那些怀有恶意之人的绝望,他们即使只是一时的心理活动,也会给世间带来无法弥补的伤害。而“丑行人”则是指那些行为不端之人,而鸱枭这类禽兽也只能作为他们的比喻,表明它们同样遭到了排斥。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鸱枭这一自然现象的描绘,深刻揭示了作恶者在世间所受的孤立和谴责,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正义与道德的坚守和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