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声啼鸟一声钟。
悔教双燕昨相逢。
这首《浣溪沙》由清末近现代初的诗人梁鼎芬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画面。
首句“客意飘烟不为风”,以“客意”开篇,暗示了诗人的游子身份,飘散的烟雾仿佛是诗人孤独漂泊的心绪,却并非因风吹动所致,暗含着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感状态。接下来,“曲璚帘底翠玲珑”一句,将视线转向室内,描绘了一幅精致的场景:翠绿的帘幕下,玲珑剔透的装饰物映入眼帘,营造出一种静谧而雅致的氛围。这一句不仅展现了空间之美,也隐喻了诗人内心世界的细腻与复杂。
“数声啼鸟一声钟”进一步深化了这种静谧与和谐的气氛。啼鸟之声与钟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种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鸣,既表现了自然界的生命活力,又体现了时间的流逝与生活的节奏。这种对比与融合,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而富有层次感。
下半阕“检点梦痕初酒里,懒残情事碎花中”则转而探讨情感层面。诗人似乎在回忆或反思自己的过往,通过“梦痕”和“酒里”的联系,表达了对过去经历的回顾与沉醉。同时,“懒残情事碎花中”一句,以“懒残”形容情感的淡漠与疏离,而“碎花”则象征着情感的破碎与消逝,两者结合,既展现了诗人情感的复杂性,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
最后,“悔教双燕昨相逢”一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于某段情感经历的后悔与遗憾。双燕相逢,本是寻常之景,但在诗人的笔下,却成为了一种象征,寓意着错过与遗憾。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深刻的人生感悟。
父母怜男女,保爱掌中珠。
亦死手遮面,将衣即覆头。
死朴哭真鬼,连夜不知休。
天明奈何送,埋著棘嵩丘。
耶娘肠寸断,曾祖共悲愁。
独守丘荒界,不知春夏秋冬。
但知坟下睡,万事不能忧。
寒食墓边哭,却被鬼耶由。
玄亮吐清气,神响彻幽笼。
登台发春咏,高兴避希踪。
乘虚感灵觉,鱼山振思童。
摹写天歌梵,冀布法音同。
哀婉故不下,飘扬数仞中。
比丘歌声呗,人畜振心钟。
斯由畅玄句,即感雁游空。
神朝发筌悟,豁尔自灵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