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碧空(bì kōng)的意思:指天空湛蓝明亮,没有一丝云雾。
便风(biàn fēng)的意思:指言语轻率,随便说话,不经思考。
不识(bù shí)的意思:不了解或不认识
趁便(chèn biàn)的意思:利用便利的机会或条件,做某事。
浮踪(fú zōng)的意思:形容人或物行踪不定,难以捉摸。
归帆(guī fān)的意思:指船只返航归港。
经月(jīng yuè)的意思:指经历了很长时间或很久的岁月。
帘栊(lián lóng)的意思:指窗帘和窗棂,形容家境贫寒。
萝薜(luó bì)的意思:指贪图小利而不顾大局的人。
青山(qīng shān)的意思:指山脉或山岭,也可用来形容山色葱翠、景色美丽。
融融(róng róng)的意思:形容事物和谐统一,融洽和睦。
森森(sēn sēn)的意思:形容树木茂密、森林密集的样子,也用来形容气氛紧张、可怕或是威严的样子。
沈水(shěn shuǐ)的意思:指人或物沉没在水中。
修竹(xiū zhú)的意思:指人品修养高尚,如同修剪整齐的竹子一般。
卓锡(zhuó xī)的意思:指人才出众,品德高尚。
透碧空(tòu bì kōng)的意思:指天空晴朗明净,没有一丝云彩。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山林景象,充满了禅意与超脱之感。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僧人独行于山林中的画面,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
首句“萝薜映帘栊,森森透碧空”,以“萝薜”和“帘栊”为载体,巧妙地将山林的幽静与禅房的隐逸相结合,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森森透碧空”则进一步强调了山林的茂密与天空的广阔,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一种深邃而辽阔的意境。
接着,“青山疏磬外,修竹乱烟中”,诗人运用对比手法,以“青山”与“疏磬”、“修竹”与“乱烟”相对照,不仅描绘了山林的静谧与生机,更暗示了僧人修行的环境与心境。疏磬之外的青山,象征着远离尘嚣的宁静;修竹之中弥漫的烟雾,则寓意着修行过程中的冥想与沉思。
“卓锡留经月,归帆趁便风”两句,通过“卓锡”(僧人立锡杖于地)与“经月”的结合,展现了僧人长时间驻足修行的情景,同时也暗示了僧人的坚定与执着。而“归帆趁便风”则预示着僧人即将结束修行,踏上归途,但无论是去是回,都充满了自由与超脱的气息。
最后,“浮踪人不识,沈水日融融”两句,以“浮踪”形容僧人的行迹,既表达了僧人行踪不定、超然物外的特点,也暗示了其修行的境界已达到与世隔绝、超脱世俗的层次。而“沈水日融融”则以水的平静与温暖,象征着僧人心境的平和与温暖,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与接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僧人修行状态的生动刻画,展现了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与和谐的生活态度,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与精神世界的深刻感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摸鱼儿·其一索陈桂舫孝廉写村居图扇
古咸平、数椽小筑,乡村风物堪溯。
柳堤槐巷寻常景,幽意也传毫素。君傥许。
为点染、来青粉本瓯香谱。闲云貌取。
更六枳篱边,邻翁三雨,倚杖话农圃。
郊居好,消受竹晨花午。漫嫌归计迟暮。
沉吟后约从君问,画里可能同住。清汴路。
梦不到、绿榕红豆衔杯处。低回俊侣。
对几摺疏筠,相思未抵,官阁剪灯语。
读《史记》四十首·其十七田横来
横不来,天子耻,兴兵问罪悔晚矣。
横若来,天子喜,大则封王小侯耳。
尸乡相距三十里,沐浴从容伏剑死。
当年南面俱称孤,今日谁能更屈体,好持吾头见天子。
乘传携来有二客,地下想从驱鬼伯,奇闻咄咄更惊人。
穷岛忠魂聚五百,薤露歌残剧可怜,高皇流涕数称贤。
一时得士能如此,兄弟更王岂偶然。
秋夜听家季良志仁弹山居吟
空堂露下月影沉,秋风萧瑟吹竹林。
吾家仲蔚发清兴,为我一弹山居吟。
横琴危坐意落落,对此已足开尘襟。
韵逸调古喻者少,绝无促节兼繁音。
七弦了了俱可辨,高下清浊难相侵。
白云绕指寒意重,石泉一泻秋山深。
何尝有类儿女语,直教折尽英雄心。
羌予苦未谙勾拨,中含妙理知难寻。
况复频年困奔走,红尘岁月嗟骎骎。
中肠谁能置冰炭,此心原不分古今。
何日山中结茅屋,壁间聊挂无弦琴。
满江红
一霎灯前,早硬却、心儿别了。
幸道是、频年浪迹,惯曾草草。
恰喜病随残月减,可知梦与秋风杳。
只回廊、才转是天涯,渔阳道。偷弹泪,灯花小。
亲煮药,炉烟绕。尽一番愁悴,又添离抱。
别后扊扅炊却尽,客中鱼素愁难料。
竟何如、双影玉兰堂,相看老。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