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与之游,歌成鬓先改。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发(bái fà)的意思:指白色的头发,也用来形容年老。
不可(bù kě)的意思:指超出人们的理解和想象,无法用常规思维解释的事物或现象。
不得(bù dé)的意思:不能,禁止,不允许
长歌(cháng gē)的意思:形容歌声长而悠扬,也用来比喻志向高远,意志坚定。
旦夕(dàn xī)的意思:指时间非常短暂,形容事情的发展迅速或情况的变化突然。
短歌(duǎn gē)的意思:短歌是一种形式简短的古代诗歌,用以表达作者的情感、思想或描绘景物。
高峰(gāo fēng)的意思:高峰指的是山峰的顶端,也引申为事物的巅峰或顶点。
可见(kě jiàn)的意思:明显可见,可以看到或察觉到
离离(lí lí)的意思:形容离别的悲伤心情。
陇头(lǒng tóu)的意思:陇头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人或事物处于领先地位或是最重要的位置。
明月(míng yuè)的意思:形容月亮明亮清澈、明朗动人,也用来比喻人的才情出众、光彩照人。
内热(nèi rè)的意思:指人体内部的热气。也引申为心情激动、热衷于某种事物。
裴回(péi huí)的意思:形容道路曲折、曲折回旋。
凄凄(qī qī)的意思:形容寂寞、凄凉、哀怨的样子。
千里(qiān lǐ)的意思:指很远的距离。
衣襟(yī jīn)的意思:指人的品德、道德或仪表。
一时(yī shí)的意思:一小段时间内,暂时的。
月阑(yuè lán)的意思:指月亮升到中天,即月光最亮的时候。
中酒(zhōng jiǔ)的意思:指喝酒,特指喝中间一杯。
- 注释
- 长歌:长篇歌曲。
破衣襟:磨损的衣裳。
秦王:指秦始皇或代指权贵。
内热:内心焦虑发热。
壶中酒:随身携带的酒。
陇头粟:山头的谷物。
四月阑:四月将尽。
一时绿:瞬间变绿。
夜峰:夜晚的山峰。
石底:山石的底部。
裴回:徘徊。
高峰外:山峰之外。
不得:不能。
鬓先改:两鬓先变白。
- 翻译
- 长歌穿破衣裳,短歌唱断了白发。
秦王难以相见,日夜心中焦虑发热。
口渴就喝壶中的酒,饥饿时啃食山头的谷粒。
四月已近尾声,千里大地忽然一片翠绿。
夜晚山峰重叠,明亮的月亮落在山石底部。
我徘徊在石边寻找,月光映照出山峰之外。
无法与他共游,歌声未尽,两鬓已先斑白。
- 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长短不同的歌曲,表达了诗人对于秦王的渴望和内心的焦急。开篇“长歌破衣襟,短歌断白发”两句,不仅是对音乐形式的描述,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情感的变化。而“秦王不可见,旦夕成内热”则透露出诗人对于权力的渴望和内心的焦躁。
接着,“渴饮壶中酒,饥拔陇头粟”两句,通过对比极端的情境,表现了诗人在现实中的困顿与无奈。这里的“渴饮壶中酒”和“饥拔陇头粟”,不仅是生存状态的写照,也隐喻着精神上的饥渴。
至于“凄凄四月阑,千里一时绿”则描绘了一幅春日景色图。这里,“四月”作为季节的点睛之笔,勾勒出一种物是人非的情感氛围。而“千里一时绿”,则是对远方美好景致的向往。
“夜峰何离离,明月落石底”两句中,诗人借助山月之景,抒发了自己的孤独和愁绪。这里的“夜峰何离离”不仅是对空间距离的描写,更是心灵深处的孤寂。而“明月落石底”,则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光阴的变迁。
接下来的“裴回沿石寻,照出高峰外”两句,通过对比行动与景物,表现了诗人心中的不甘平庸。这里,“裴回沿石寻”,是对行动自如的描述;而“照出高峰外”,则是对精神追求的象征。
最后,“不得与之游,歌成鬓先改”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无法与理想中的秦王同行的无奈,以及随着岁月流逝而改变容颜的哀愁。这里,“不得与之游”,是对理想与现实差距的感慨;“歌成鬓先改”,则是时间流逝对人生影响的深刻描写。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对于权力、美好景致的向往,以及对个人命运和时代变迁的无奈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风流子·其一
阿娇新贮屋,风流客、真个忒疏狂。
记因怕夜寒、悬罗作帐,还愁风冷,剪纸糊窗。
更多事,代开青玉镜,为叠镂金箱。
翠阁树阴,正宜凭眺,绣帘日暖,恰好梳妆。
情知终无济,争无奈、此际扰乱痴肠。
欲诉从前密意,却倩谁将。
想綵毫入梦,画眉有分,玉梭纵拒,折齿何妨。
听着回廊步屧,更惹思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