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成 名 后 将 归 茅 山 酬 群 公 见 送 唐 /顾 非 熊 此 名 谁 不 得 ,人 贺 至 公 难 。素 业 承 家 了 ,离 筵 去 国 欢 。暮 天 行 雁 断 ,晓 渡 落 潮 寒 。旧 隐 茅 峰 下 ,松 根 石 上 盘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得(bù dé)的意思:不能,禁止,不允许
承家(chéng jiā)的意思:接受家族的传承,继承家业。
旧隐(jiù yǐn)的意思:旧隐指的是旧日的隐士,形容过去的人或事物已经过时或不再适用。
离筵(lí yán)的意思:指离开宴席或宴会,表示宴会结束或离开宴席的意思。
落潮(luò cháo)的意思:指潮水退去,暴露在水面上的沙滩或礁石。
暮天(mù tiān)的意思:指日落时分或天黑的时候。
去国(qù guó)的意思:离开自己的国家,背井离乡。
松根(sōng gēn)的意思:指事物的根基不牢固,容易动摇或崩塌。
素业(sù yè)的意思:指一个人一贯的行业或职业。
天行(tiān xíng)的意思:指自然界中天体运行的规律,也用来形容事物按照自然规律发展、变化。
行雁(xíng yàn)的意思:行雁指的是雁群飞行时,领头的雁鸟。比喻引路或带头的人。
隐茅(yǐn máo)的意思:隐居在茅草之中
至公(zhì gōng)的意思:指公正、公平、公道。
松根石(sōng gēn shí)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根基稳固,不易动摇。
- 注释
- 此名:他的名声。
谁不得:无人不称赞。
至公:极公正无私。
难:难以企及。
素业:清白的家风。
承家了:继承完毕。
离筵:离别宴席。
去国:前往他国。
暮天:傍晚天空。
行雁:大雁。
晓渡:清晨渡口。
落潮寒:退潮时的寒冷。
旧隐:旧时隐居地。
茅峰下:在茅峰之下。
松根:松树根部。
石上盘:石头上盘绕。
- 翻译
- 谁能不称赞他的名声,人们都祝贺他公正无私难以企及。
他清白的家风继承完毕,即将离开宴席去往他国,心中充满离别之愁。
傍晚天空中大雁南飞消失,清晨渡口潮水退去,寒意袭人。
他旧时的隐居之地在茅峰之下,松树根深深扎在石头上盘绕。
-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得意忘返的士人,在朋友的送别下,准备回到远离尘世的茅山隐居之地。其中流露出对现实世界的一种超脱与豁达。
“此名谁不得,人贺至公难。” 表明诗人已获得了一定的名声,而这种成就在当时社会中是值得赞颂和尊敬的。但“至公”一词,又隐含着一种高洁和清净,不为世俗所染的境界。
“素业承家了,离筵去国欢。” “素业”指的是纯洁的事业或生活,“承家”则是延续家族的美德。诗人似乎在告别一段繁华的宴席,离开了国家的喧嚣,心中充满了喜悦。
“暮天行雁断,晓渡落潮寒。”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离别时的自然景象,夕阳下的大雁纵横飞翔,清晨之际渡过河流,感受到的是一种孤寂与冷清。这里,“暮天”和“晓渡”构成了时间的对比,而“行雁断”和“落潮寒”则是空间上的对应,营造出一种空旷与寂寞的氛围。
“旧隐茅峰下,松根石上盘。” “旧隐”意味着诗人曾经在茅山有过一段隐居的生活,而现在又将重返这个地方。茅山作为自然的避世之地,充满了诗意和哲理。这里,“茅峰”、“松根”、“石上盘”三者交织,勾勒出一个宁静、孤独而又坚韧不拔的生活状态。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感受的抒发,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归隐山林的心境。这种境界在中国古代文化中颇具代表性,是一种追求精神自由与洁净的人生理想。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