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镛州八景有序·其三桃溪春涨》
《和镛州八景有序·其三桃溪春涨》全文
明 / 林熙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玉华洞口布金华灿烂春桃遍锦沙。

两岸长流三月浪,一溪常见时花

莫云百里河阳事,应作千年海上誇。

若问种桃人去处矶头蓑笠烟霞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百里(bǎi lǐ)的意思:表示距离很远,指非常遥远的地方。

灿烂(càn làn)的意思:形容光彩夺目、熠熠生辉的样子。

常见(cháng jiàn)的意思:常见意指经常出现或普遍存在的事物或现象。

长流(cháng liú)的意思:形容时间长久流逝,指岁月的长河不断流转。

春桃(chūn táo)的意思:指春天桃花盛开的景象,比喻美好的春天。

海上(hǎi shàng)的意思:指在海上,常用来形容船只在海上航行。

河阳(hé yáng)的意思:指人的心情舒畅愉快。

矶头(jī tóu)的意思:指河流的两岸或湖泊的边缘。

见数(jiàn shù)的意思:指对某人或某事的评价不高,认为其能力、品质等方面存在问题或不足。

金华(jīn huá)的意思:指财富充裕、繁荣昌盛的景象。

两岸(liǎng àn)的意思:指海峡两岸,特指台湾海峡两岸的关系。

千年(qiān nián)的意思:指长时间,形容时间的长久。

去处(qù chù)的意思:指一个人或事物可以停留或归宿的地方。

三月(sān yuè)的意思:指春季三个月,也用来比喻事物发展的时间或者某个事物的阶段。

时花(shí huā)的意思:指只开放一瞬间的花朵,比喻时光短暂,转瞬即逝。

蓑笠(suō lì)的意思:指戴着蓑衣、戴着草帽,形容农民劳作的模样。也用来比喻一个人的形象或者工作状态。

桃人(táo rén)的意思:指心地善良、仁爱无私的人。

烟霞(yān xiá)的意思:指山间的烟雾和霞光,用来形容美丽的景色。

阳事(yáng shì)的意思:指阳光照射的事情,也用于形容公开、明朗、公正的事情。

玉华(yù huá)的意思:指美玉,也用来形容美好的事物。

月浪(yuè làng)的意思:形容月光在水面上波动摇曳的景象。

鉴赏

这首明代林熙春的《和镛州八景有序(其三)桃溪春涨》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桃溪春日图景。诗中以“玉华洞口布金华,灿烂春桃遍锦沙”开篇,巧妙地将玉华洞的美景与春日桃花的绚烂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接着,“两岸长流三月浪,一溪常见数时花”两句,通过动态的流水与静态的花朵对比,展现了春水潺潺、桃花盛开的生机勃勃景象。

“莫云百里河阳事,应作千年海上誇”则表达了对眼前美景的赞叹之情,仿佛这美景可以跨越时空,流传千古。最后,“若问种桃人去处,矶头蓑笠醉烟霞”一句,以问句的形式引出对桃树种植者的追寻,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背后劳作与创造的敬仰,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沉浸于自然美景中的陶醉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向往,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作者介绍

林熙春
朝代:明

林熙春,字志和,号仰晋,生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海阳龙溪宝陇村(今潮安庵埠)人。出生后父母相继亡故,家境中落,全凭嫂嫂抚养成人。但据志书所载,林熙春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中进士后,授四川巴陵县令,不久即“以内艰归”。所谓“内艰”,即母丧(按,俗称父丧为外艰,母丧为内艰,统称丁忧,丁艰)。据此,乃母似应逝于他登第授官之后。当然,这也不排除林熙春视嫂为娘的可能。据称,林熙春为报答嫂恩,登第后还特为其嫂在屋旁挖塘放养乌耳鳗,抵今池塘尚在。
猜你喜欢

人送岩桂二首·其二

香馥清晨可疗饥,饱人胜食斋房芝。

便好架巢枝上宿,不愁无酒只愁诗。

(0)

先贤八咏·其一三闾纫兰

三闾纫佩秋,志在公子兰。

荃不察予衷,江干泪潺湲。

(0)

和郡侯劝驾韵·其一

圣朝珍重设儒科,总总英贤入礼罗。

天下岂无偕计上,日边此独得人多。

仙桥快应龙头谶,工席忻聆燕衎歌。

雅志不为温饱计,尚期勋业等山河。

(0)

赠达斋术士二首·其二

凤凰池上亦何荣,道义曾知有利名。

达则春风天下共,穷时晓雨陇头耕。

(0)

赠石工二首·其二

禹世龙门巧凿人,传来心法妙通神。

倩渠斲取擎天柱,撑拄明堂亿万春。

(0)

题月岩

岩影嵌空月欲圆,天风吹动碧云端。

到天一半已如许,真到广寒应更寒。

(0)
诗词分类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诗人
刘子翚 许景衡 上官婉儿 刘辰翁 易顺鼎 曾几 张之洞 周权 李清照 郑思肖 庾信 温庭筠 毛奇龄 汪广洋 孟浩然 陶益 赵佶 王昌龄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