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城池(chéng chí)的意思:城池指的是城市的城墙和城门,引申为城市的防御力量和稳固程度。在成语中,城池常用来比喻一个人或组织的实力和能力。
风度(fēng dù)的意思:指人的仪态和风采,表示人的举止文雅、得体。
河上(hé shàng)的意思:指在河上,表示在水上行驶或活动。
鸿雁(hóng yàn)的意思:比喻亲友离别或相思之情。
极边(jí biān)的意思:指极端、极度、极限的边缘。
开帐(kāi zhàng)的意思:指开始计算账目或结算账目。
狼烟(láng yān)的意思:指战争中敌人发出的烟火信号,也泛指战争的迹象或开始。
柳花(liǔ huā)的意思:指美丽的女子。
犬羊(quǎn yáng)的意思:指狗和羊,比喻人民和官吏。
沙堆(shā duī)的意思:指形容许多东西或人聚集在一起,像沙子堆积在一起一样,非常多或非常杂乱。
山行(shān xíng)的意思:指登山旅行或行走于山间。
上月(shàng yuè)的意思:指上个月,表示时间的过去。
万顷(wàn qǐng)的意思:指面积广阔,辽阔无垠。
席箕(xí jī)的意思:席箕是指坐在箕席上,形容人坐得安稳、舒适。
游人(yóu rén)的意思:指旅游者、游客;也可指四处游荡、流浪的人。
帐幕(zhàng mù)的意思:指帐篷或帐幕,也用来比喻人们的生活环境或社会地位。
终日(zhōng rì)的意思:整天,一整天
中风(zhòng fēng)的意思:指中风病,也用来形容突然遭受打击或意外的困扰。
- 注释
- 塞山:边塞上的山。
乌延:地名,可能指乌延河一带。
万顷沙堆:形容广阔的沙漠。
鸿雁:大雁,候鸟。
碛中:沙漠之中。
犬羊膻:羊群的味道,代指草原的气息。
席箕草:一种草,用来编席子。
护柳花开:柳树开花,可能是春天景象。
狼烟:古代边境报警时点燃的烟火,象征战事。
- 翻译
- 从塞山走到了乌延,眼前展现出无边无际的沙漠
河面上月亮落下,大雁振翅飞起,风中传来远处羊群和骆驼的气味
城池之外,草木稀疏,只有席箕草断续,帐幕前柳花盛开
在这里的游子禁不住泪流满面,因为他们整天都能看到烽火狼烟
-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边塞生活和战争氛围的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开篇“塞山行尽到乌延,万顷沙堆见极边”两句,描绘了广袤的沙漠与遥远的塞外景象,给人以浩瀚无际之感。
接着,“河上月沉鸿雁起,碛中风度犬羊膻”两句,则通过对夜晚月亮下的河流和野兽活动的描写,传达出边塞的荒凉与静谧。这里的“鸿雁”指远行的大雁,象征着离别和思乡之情。
中间,“席箕草断城池外,护柳花开帐幕前”两句,通过对草木生长的情形描绘,勾勒出军营生活的片段。席箕即是士兵休息的地方,而护柳则是为了保护营地不受风沙侵袭,这些细节都透露出边塞军人的艰苦生活。
末尾,“此处游人堪下泪,更闻终日望狼烟”两句,则表达了行者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和战争带来的离别痛楚。游人在这里流泪,是因为对这边塞风光的依恋,以及对远方家人的思念。而“狼烟”则是古代边塞用来报警的信号,常指战乱,这里用“望狼烟”表达了对战争的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军营生活和游人情感的描写,展现了一幅边塞生活的画面,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于和平安宁的深切期盼。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