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缘隔少面,添得许多诗。
杜老吟边树,山公醉处池。
犹须谋一笑,天许又何时。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诗人杨万里所作,名为《和济翁见寄之韵二首(其一)》。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与赞美之情的诗句。
“只有高为累,元无俗可离。”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之间精神上的高度认同和难以割舍的情感联系。这里,“高为”指的是崇高的品德或志向,而“元无俗可离”则强调了超越世俗纷争,保持纯洁情操的重要性。
接下来的“正缘隔少面,添得许多诗。” 说明尽管因为某些原因与朋友相隔,但这种隔阂反而激发了更多的创作灵感,使诗人写下了不少诗篇。这里,“正缘”意味着由于这个原因,“添得”则是指因之而增加。
“杜老吟边树,山公醉处池。” 这两句引用了历史上著名文学家的形象——杜甫和山涛,以此来赞美友人的诗才。杜甞以其边塞诗闻名,而山涛则以其豪放饮酒之风著称。这两位古人都是诗歌创作上的佼佼者,通过这样的比较,杨万里表达了对朋友文学才能的高度评价。
最后,“犹须谋一笑,天许又何时。” 这两句流露出了一种期待和对未来的无奈。诗人希望能够再次与友人相聚,一起分享欢乐的时光,但这种愿望似乎受到了外界力量的制约,只能等待天命所安排的时机。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引用古代文学家的形象,表达了对朋友深厚的情谊和对其才华的赞赏,同时也流露出了对未来的期待与不舍。
年来管城不脱帽,只羡夫君诗法好。
怡云剥啄到云寮,始知春风属此老。
忆昔代匮持钧衡,红尘瘦马太忙生。
自从得请归吾里,常与鹿豕为群行。
有时片月随杖屦,飘飘洒洒欲仙去。
去寻杖锡四明中,听取怡云末后句。
堂堂老诗匠,持被入星省。
乌帽不冲风,青绫怯馀冷。
岂无菊蕊杯,莫洗寸心耿。
却呼短檠来,共此良夜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