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龙眠居士画十六大阿罗汉赞·其十三》
《龙眠居士画十六大阿罗汉赞·其十三》全文
宋 / 李纲   形式: 赞

俯身说法,未能忘言无量妙义见于指端。

童子茗供,竹间治具。涤烦消渴,惟此之故。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俯身(fǔ shēn)的意思:低头,弯腰,屈身

见于(jiàn yú)的意思:出现在、存在于

妙义(miào yì)的意思:指非常巧妙、独到的见解或解释。

说法(shuō fɑ)的意思:指言辞、表达方式。

童子(tóng zǐ)的意思:指小孩子的声音非常嘈杂,形容人多嘈杂、喧闹。

忘言(wàng yán)的意思:指人说话前后不一致,或说话不清楚,无法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思。

无量(wú liàng)的意思:形容数量极大,无法计量。

消渴(xiāo kě)的意思:解除渴望,满足欲望。

治具(zhì jù)的意思:治具指的是用来治理、整顿事物的工具或手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龙眠居士所绘的十六大阿罗汉之一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佛教中高深的哲理与修行境界。

“俯身说法,未能忘言”,开篇即以“说法”为引,形象地描绘了阿罗汉在修行中对佛法的深入理解与传播,即使在静默中,也难以割舍对佛法的传扬之心。“无量妙义,见于指端”,进一步强调了阿罗汉在修行过程中,佛法的精妙之处不仅体现在言语之中,更深入到了每一个细微的动作与表情之中,展现出佛法的无边智慧与深刻内涵。“童子茗供,竹间治具”,通过描绘阿罗汉修行环境的清幽与雅致,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修行者内心的纯净与宁静。“涤烦消渴,惟此之故”,最后两句总结了阿罗汉修行的目的与意义,即通过修行达到心灵的净化与满足,摆脱世俗的烦恼与欲望,追求精神上的清凉与满足。

整首诗通过对阿罗汉修行场景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佛法深意的巧妙隐喻,展现了佛教修行的高远境界与内在力量,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于精神自由与内心平静的向往与追求。

作者介绍
李纲

李纲
朝代:宋   字:伯纪   号:梁溪先生   生辰:1083年-1140年2月5日

李纲(1083年7月27日-1140年2月5日),字伯纪,号梁溪先生,常州无锡人,祖籍福建邵武。两宋之际抗金名臣,民族英雄。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李纲登进士第,历官至太常少卿。宋钦宗时,授兵部侍郎、尚书右丞。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入侵汴京时,任京城四壁守御使,团结军民,击退金兵。但不久即被投降派所排斥。宋高宗即位初,一度起用为相,曾力图革新内政,仅七十七天即遭罢免。
猜你喜欢

晨至燕子矶

晨行来野眺,旅食减春游。

远树平芜积,空江白日流。

微风留燕子,芳草遍皇州。

何必携壶出,杨花扑酒楼。

(0)

秋叹四首·其二

夜哀草虫号,阴房何恻恻。

松䶉知未眠,怒毛啼我侧。

高台埋悲风,归者乃无翼。

三年江枫青,一梦秋月黑。

淫雨吹覆巢,其傍多矰弋。

毁形谢交游,废圃自耘殖。

柴车吾将行,岁晚不遑食。

(0)

偶成

秋阴夜抱桂花眠,残梦沾衣薄似烟。

睡起闺人占喜色,蛛丝飞挂玉钩前。

(0)

漫兴十首和郭半村舍人韵·其六

风流诗酒谁亡国,文士萧梁总厚颜。

燕雀烽烟秋渺莽,杜鹃归梦夜间关。

饥来扑枣还携妇,隐去无钱更买山。

已卜此生休未得,石壕村吏可容閒。

(0)

漫兴十首和郭半村舍人韵·其五

愁绝江南秋入望,荒荒苦雾着山巾。

朱门不改前朝寺,黄葛还全隐士身。

风露此君时一笑,鹤猿与我共三人。

杖钱犹有祯皇字,未忍倾囊醉索春。

(0)

送春得春字

寂历春愁自送春,眼前何处倦游人。

红衣憔悴登楼日,杜宇凄凉中酒身。

羯鼓花枝残许洛,旧宫燕子话梁陈。

纵无风雨肠堪断,况复河桥柳更新。

(0)
诗词分类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诗人
严复 寒山 范纯仁 刘宰 黄公度 徐铉 钱起 丘处机 方干 李廌 赵鼎 杨基 杨弘道 曹丕 范景文 夏言 郑谷 汪藻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