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默书来作溪翁亭成且索诗因寄四章·其二》全文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悠远的画面,通过“潜山之水兮声潺潺”这一句,诗人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自然韵律的世界。潺潺的流水声,仿佛是大自然最原始的乐章,引人遐想。接着,“溪翁何在兮声可观”,诗人似乎在寻找那位隐居在此的老人,他的存在与这流水声融为一体,成为这片山水间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昔之隐于此地兮应甚安”,这句话表达了对这位隐士生活的向往和敬意,想象他在这里的生活必定是安宁而自在的。这种对隐逸生活的赞美,反映了古代文人士大夫对于远离尘嚣、追求心灵自由的向往。
“后世之人兮因名亭以考槃”,则点明了此地后来被命名为“溪翁亭”的缘由,不仅是对那位隐士的纪念,也是对这种隐逸生活方式的一种传承和颂扬。通过命名亭子,后人得以记住这位老人的故事,以及他所代表的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精神。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隐士生活的描绘,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态度,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花犯.苔痕
古墙阴,添花绚彩,茸茸闹春绣。雨声归后。
疑瞰户梅鬟,钿翠光溜。去来燕子还知否。
巢泥寻故有。又几日、绿尘蛛闹,双鸳从去久。
潇湘岸边扫愁多,琅干上、点泪斑斑文秀。
凭认取,冰霜凝,黛痕依旧。
人间事、自今自古,幽恨对、闲庭关半亩。
便谢了、席门车辙,斜阳明巷口。
瑞鹤仙
望钿车何处。香乍拂、暗锁一庭薄雾。
云窗小院罅,恍屏山曲曲,纱笼珍护。玳梁几许。
问海燕、芳踪可住。
看红襟飘瞥,重到画屏,漫把人误。
苦忆年年远道,水驿山程,空怨零雨。莺声暗诉。
催春至,共谁语。
怕高楼去后,花枝满眼,东风吹向绣户。
更青青柳色,陌上费人凝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