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差(bù chà)的意思:没有差别,没有区别
差殊(chà shū)的意思:指事物之间的差距极大,相差很远。
法界(fǎ jiè)的意思:法界指的是佛教中的世界,也可引申为事物的范围或界限。
方法(fāng fǎ)的意思:形容事物正在兴盛发展,前途光明。
灵明(líng míng)的意思:形容人聪明敏锐,思维敏捷。
目前(mù qián)的意思:指现在、当前的时刻或状态。
十方(shí fāng)的意思:指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上、下十个方向,表示广泛、无所不在。
太虚(tài xū)的意思:指虚幻、空幻的样子或状态。
万物(wàn wù)的意思:指世间的一切事物,包括人、物、事、理等。
惟有(wéi yǒu)的意思:只有,仅有
圆觉(yuán jué)的意思:指人的心地善良,慈悲宽厚。
真如(zhēn rú)的意思:真实的样子或本来的样子。
- 鉴赏
这首偈诗,由宋代禅宗僧人契此所作,其内容深邃,寓意深远。
“圆觉灵明超太虚”,开篇即以“圆觉”形容觉悟之境,超越了宇宙虚空的界限,暗示着一种超脱世俗、洞察宇宙真理的境界。“灵明”则强调了这种觉悟的敏锐与清明,仿佛能洞悉一切,无一遗漏。
“目前万物不差殊”,进一步阐述了这种觉悟的普遍性,无论眼前的事物如何变化,都无法改变其本质的同一性,万物在觉悟者的眼中并无差别,体现了佛教中“诸法平等”的思想。
“十方法界都包尽”,“十方法界”是佛教术语,指宇宙间所有可能存在的世界和现象。这句话表明,真正的觉悟者能够包容并理解所有存在,无论是物质世界还是精神世界,无论是宏观宇宙还是微观粒子,都在其理解和掌握之中。
“惟有真如也太迂”,最后两句则是对前文的总结和反思。这里的“真如”指的是佛教中的最高真理,即一切事物的本质或本源。然而,即使如此高深的真理,对于追求觉悟的人来说,也可能显得过于抽象和难以触及。这句诗表达了对真理追求过程中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真理本质的谦逊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偈诗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探讨了佛教中关于觉悟、真理、万物平等的主题,展现了契此大师对宇宙和人生深刻的洞察与理解。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题李白应召图
仙人本在九天上,谪向人间特豪放。
酒酣诗思捲沧溟,吐出燄光高万丈。
名花欢赏宜新声,玉环正倚沉香亭。
翰林供奉在何许,天子呼来犹未醒。
清平调进词偏美,白璧青蝇生暗毁。
采石江头恨不穷,明月沉沉浸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