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令迟得子,岂有早封侯。
鸿妇悲三丧,豚儿喜一留。
这首诗是明末清初诗人屈大均所作的《哭亡儿明道(其十三)》。诗中表达了一位父亲在失去儿子后深深的哀痛与悔恨之情。
首句“五十方知慕”,五十岁才明白对孩子的爱与依恋,表达了父亲在失去孩子后对时光流逝和未能尽到父职的深深感慨。接着,“平生悔远游”一句,透露出父亲因长期在外奔波而未能陪伴孩子成长的遗憾与后悔。
“徒令迟得子,岂有早封侯。”这两句转折,从对孩子的思念转向对自身功名利禄的反思。父亲意识到,即使他取得了所谓的成就,如“早封侯”,也无法弥补失去孩子的痛苦。这种对比强烈地表达了亲情与个人成就之间的价值差异。
“鸿妇悲三丧,豚儿喜一留。”这里使用了典故,通过对比鸿雁之妻的三次丧夫之痛与豚儿因父亲留下的喜悦,进一步强调了失去孩子的悲痛与无法挽回的遗憾。
最后,“自今王霸意,不敢愧黄头。”这句话表明了父亲从这次失去孩子的经历中得到了深刻的教训,从此以后,他将不再追求虚名浮利,而是更加珍惜与家人在一起的时光,不敢再让年老的亲人感到遗憾。
整首诗情感真挚,深刻地揭示了失去亲人的痛苦以及对人生价值的重新思考,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世界和对家庭责任的深刻认识。
千峰秀攒龙虎山,学仙之人住其间。
时乘飞驭下人寰,主掌符箓尸神奸。
虚靖维出千载后,道风契天高莫攀。
如网有纲枢有环,足以立懦而廉顽。
岂徒风霆走禀命?政使仙圣皆承颜。
大道甚夷民自艰,大道甚经民自孱。
天师兴歌一哀唱,只在身中无往还。
吁此血肉块,成坏等草菅。
气归元海便无极,箭射虚空真等闲。
无何虞赵二公辩方始,无乃七圣皆迷、所见才一斑。
篝灯夜窗下,抚卷坐来久。
泛观古豪杰,际遇良不偶。
伊周及房杜,股肱戴元首。
韩范与富欧,曲蘖成醴酒。
勋业正当时,功名垂弗朽。
李广命不侯,冯唐空白首。
间关逐常调,遇事亦掣肘。
赋命有疾徐,奔竞适足丑。
掩书对明月,且尽杯中酒。
五十年后东南乱,七国同日叛。
条侯天上下将军,兽走鸟飞各骇散。
伯禄奇谋忽见弃,庸人多鄙推锋计。
白头举事笑无成,当年枉说铜盐利。
天下皆一家,奈何同仇雠。
岂真具反相,此事固有由。
君不见,博局区区小技耳,争道乃杀吴太子,吴王之谋自此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