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因父母立,名与道乡俱。
《寄殿院谢艮斋·其一》全文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须(bái xū)的意思:指年老的人。
父母(fù mǔ)的意思:指父亲和母亲,家长,也泛指父母亲属。
后辈(hòu bèi)的意思:指年纪比自己小的人或新一代的人。
江西(jiāng xī)的意思:指人们对江西省的称呼,也可用来指代江西的地理位置或特点。
流风(liú fēng)的意思:指流动的风,形容风势强劲、迅猛。
耆旧(qí jiù)的意思:指年老物旧,形容东西或人的年代久远,破旧不堪。
吾道(wú dào)的意思:指自己的道理、原则、信仰等。也表示坚持自己的主张,不受他人影响。
乌台(wū tái)的意思:指官吏职位高而品级低,权力大而地位低下。
相扶(xiāng fú)的意思:相互扶持,互相支持。
衣冠(yì guān)的意思:指外表的衣着和仪容,也可指人的仪表和品行。
- 注释
- 元祐:宋哲宗年号。
乌台:御史台的别称,这里指代朝廷中的监察机构。
士:读书人,知识分子。
江西:中国省份。
董白须:诗人姓名。
节因父母立:节操源于对父母的孝顺和尊重。
名与道乡俱:名字体现了道家的道德追求。
耆旧:年长而有威望的人。
流风远:遗留的风尚。
衣冠:古代士人的服饰,借指士人阶层。
后辈孤:年轻的后继者显得孤立无援。
此公:指董白须。
复奋:重新振奋起来。
吾道:我们的道义,此处可能指诗人的理想或信仰。
相扶:相互支持。
- 翻译
- 元祐年间的乌台诗人,是来自江西的董白须。
他的节操源于对父母的尊敬,名字与道家思想同行。
前辈们的良好风尚已远离,现在的年轻人显得孤单。
这位先生如今再次振作,我们的道义得以相互支撑。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曾丰寄给殿院谢艮斋的一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敬仰和对道义传承的期待。首句“元祐乌台士”可能指的是元祐年间在乌台任职的士人,暗示了谢艮斋的官职背景。接下来的“江西董白须”可能是以董仲舒或白居易自比,形容谢艮斋的德行和智慧。
“节因父母立,名与道乡俱”赞扬了谢艮斋坚守节操,其名字和他的道德追求相符,体现了儒家的伦理观念。“耆旧流风远”表达了对前辈学者优良传统的追忆,而“衣冠后辈孤”则感慨后继乏人,希望谢艮斋能引领新一代。
最后两句“此公今复奋,吾道得相扶”表达了诗人对谢艮斋重新振作的期待,认为他的行动将有助于支持和延续正道,体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共同的理想追求。整体上,这是一首表达敬仰和期待的赠诗,充满了对道德典范的推崇。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