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制为镜,视远已堪奇。
何来僾逮器,其名曰显微。
能照小为大,物莫遁毫釐。
远已莫可隐,细又鲜或遗。
我思水清喻,置而弗用之。
此诗以显微镜为喻,描绘了其观物之细致与深远,如同明镜一般,无论远近细微皆无所遁形。诗人借水清之喻,表达了对显微镜功能的赞叹,同时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哲学思考。诗中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将显微镜的功能与人的认知世界进行了巧妙的关联,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于科技与自然、微观与宏观之间关系的深刻洞察。通过“玻璃制为镜,视远已堪奇”一句,诗人将显微镜比作镜子,强调了它超越肉眼所能见的观察力。而“何来僾逮器,其名曰显微”则点出了显微镜的独特之处,即能够揭示事物的细节,即使是极微小的部分也能清晰呈现。最后,“我思水清喻,置而弗用之”则表达了诗人对显微镜功能的深思熟虑,以及对其潜在价值的反思,暗示了在科技进步的同时,人类对于自然和知识的追求与理解也应保持谦逊和敬畏之心。
苏州司业诗名老,乐府皆言妙入神。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天命孰为之,万有凝精真。
变气间庞杂,未尝泯其淳。
风雨骤冥晦,旸乌出还新。
圣孔昔云没,杨墨仍仪秦。
复生一辩孟,扫之如游尘。
诸老自有宗,钻研患不勤。
彼以顿自诧,所见特未亲。
月晦有死魄,潦涸无迷津。
天定盍少俟,屦□□于巾。
不饮但多忧,无乃真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