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2日(农历三月廿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二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七月廿四日复同瑞臣校阅优生试卷四叠场字韵见示仍用前韵酬之》
《七月廿四日复同瑞臣校阅优生试卷四叠场字韵见示仍用前韵酬之》全文
清 / 陈宝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摸索宁迷古战场相从三度饮元霜。

群空敢谓收真骥?官滥犹当胜烂羊

琴散广陵疑遂绝,笙诗华黍未应亡。

秋风百草无穷思,赢得微吟共倚廊。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百草(bǎi cǎo)的意思:指各种各样的草药,也泛指各种各样的植物。

广陵(guǎng líng)的意思:泛指广阔的地方,也指繁华的城市。

烂羊(làn yáng)的意思:指无能力或无用的人。

摸索(mō suǒ)的意思:指在不熟悉或不确定的情况下,通过实践、尝试逐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答案。

秋风(qiū fēng)的意思:秋天的风。也用来比喻寂寥、凄凉的情景或气氛。

三度(sān dù)的意思:指同一件事或同一个问题发生三次。

笙诗(shēng shī)的意思:指音乐的美妙和诗歌的高雅。

微吟(wēi yín)的意思:轻声低唱的吟诵。

未应(wèi yìng)的意思:没有回应,没有应答

无穷(wú qióng)的意思:没有尽头,无限。

相从(xiāng cóng)的意思:相互追随、相互依附、相互跟随

赢得(yíng de)的意思:获得胜利或成功

战场(zhàn chǎng)的意思:战争发生的地方或进行决战的地方。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末期至近现代初期的陈宝琛所作,《七月廿四日复同瑞臣校阅优生试卷四叠场字韵见示仍用前韵酬之》。诗中描绘了诗人对历史战场的探索与思考,以及对人事变迁的感慨。

首句“摸索宁迷古战场?”以疑问开篇,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战场的探索精神,同时也流露出一丝迷茫,引人深思。接着“相从三度饮元霜”一句,通过描述与友人多次共同品尝秋天的霜露,隐喻了人生的多次经历与体验。

“群空敢谓收真骥?官滥犹当胜烂羊。”这两句运用了比喻和对比的手法,将“真骥”比作真正的才能或人才,“烂羊”则象征着庸才或官场的腐败。诗人借此表达了对人才选拔和官场风气的忧虑与批判。

“琴散广陵疑遂绝,笙诗华黍未应亡。”这里引用了“广陵散”和“华黍”的典故,前者是古代著名的琴曲,后者则是古代祭祀时演奏的乐曲。诗人通过这两个典故,表达了对艺术和文化的传承与消失的思考。

“秋风百草无穷思,赢得微吟共倚廊。”最后两句以自然景象为背景,借秋风和百草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对人生无尽思绪的感慨,同时与友人一同在廊下低吟,体现了诗人与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历史的追忆与反思,也有对现实的批判与感慨,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高雅的情操。

作者介绍
陈宝琛

陈宝琛
朝代:清

陈宝琛(1848—1935年),字伯潜,号弢庵、陶庵、听水老人。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市)螺洲人。刑部尚书陈若霖曾孙,晚清大臣,学者,官至正红旗汉军副都统、内阁弼德院顾问大臣,为毓庆宫宣统皇帝授读。中法战争后因参与褒举唐炯、徐延投统办军务失当事,遭部议连降九级,从此投闲家居达二十五年之久。赋闲期间,热心家乡教育事业。宣统元年(1909年),复调京充礼学馆总裁,辛亥革命后仍为溥仪之师,1935年卒于京寓,得逊清“文忠”谥号及“太师”觐赠 。
猜你喜欢

方文美画

花落春归客未归,仲宣楼上倚斜晖。

故园遥在三江外,绿遍蘼芜燕子飞。

(0)

为宁庵题画

修竹满舍傍,长松当道周。

青山生白云,隐隐屋上头。

出门见溪水,有桥复有舟。

天风作前驱,时引幽人游。

琴尊侑高谈,兴尽不强留。

静游羲皇梦,閒听尧民讴。

命笔书暄凉,山林有春秋。

独乐得深味,岂尝抱先忧。

莫问此何人,吾当意中求。

(0)

行路难

卢家语燕栖画梁,美人夜半宴兰房。

瑶琴欲奏弦更张,移宫换羽声低昂。

歌喉舞袖竞韶光,花颜照人藕骨香。

欢娱欲尽解鸣珰,宁知杖策走咸阳。

君门咫尺不得见,空弹长铗歌清商。

世路崎岖行不易,丈夫未遇同寻常。

(0)

岁暮客钱塘邦彦徵君以诗招饮席间因次其韵

隐君潇洒有高斋,径造何烦折简催。

雪砌宜人寒不扫,溪门待客夜还开。

离离灯火分春色,奕奕梅花照酒杯。

笑杀山阴王长史,不逢安道为谁来。

(0)

早起次前韵寄廉伯

月黑频将蜡炬然,翻因夜短不成眠。

趋朝何补君恩渥,出舍聊将吏役牵。

马秣未看腾枥上,鸡栖谁听语埘边。

江南一枕无残梦,欲向司农谢俸钱。

(0)

送程宫谕

车马出春明,雨中人独行。

人从今日去,雨是几时晴。

静阁一杯酒,乱闻千树莺。

故山堪注《易》,天意就先生。

(0)
诗词分类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诗人
庄周 李耳 荀子 李斯 曾参 吕不韦 公羊高 谷梁赤 宁戚 孔子 墨子 江采萍 徐惠 李朝威 李延寿 房玄龄 吴理堂 邹弢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