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得尔心时,万行一模铸。
识得尔心时,乃见违心处。
吾心那可违,谈心泪如注。
八荒(bā huāng)的意思:指遍及八方的荒凉之地,形容非常偏远、边远的地方。
长安(cháng ān)的意思:指安定、稳定的局面或地方
春日(chūn rì)的意思:春天的日子
寸地(cùn dì)的意思:指极小的空间或地方。
江淮(jiāng huái)的意思:指江河的宽广和淮河的浅短,用来形容人或事物的宽广和短小。
模铸(mó zhù)的意思:指仿效他人的言行或行为,缺乏独创性和创新精神。
秋日(qiū rì)的意思:指秋天的日子,也可引申为秋天的景色或氛围。
去来(qù lái)的意思:指人来去的动作或事物的往来。
识得(shí de)的意思:指能够认识、理解某种事物或情况。
谈心(tán xīn)的意思:指亲密地交谈、心灵沟通。
违心(wéi xīn)的意思:违背内心真实想法,做出不符合自己意愿的事情。
无行(wú xíng)的意思:没有行动力或无所作为。
行住(xíng zhù)的意思:行动和停留,即在行动和停留之间,表达了人们在生活中需要恰当选择和把握时机的意思。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曹于汴所作,名为《赠别戴生》。诗中以秋日长安与春日江淮的对比起笔,象征着人生的流转与变迁,引出对人心境的深刻探讨。
“秋日长安来,春日江淮去。”这两句描绘了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转换,长安与江淮作为地理上的两个地点,代表了不同的季节与地域,暗喻着人生的旅程和变化。
“尔身有去来,尔心无行住。”诗人在此点明,身体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变化,但内心却应保持不变,不应随外界影响而动摇。
“识得尔心时,八荒寸地具。识得尔心时,万行一模铸。”这两句进一步阐述了认识自我内心的重要性,只有真正理解并把握自己的内心世界,才能在广阔的天地间找到自己的位置,无论是在精神还是行动上都能保持一致。
“识得尔心时,乃见违心处。”认识到自己的内心后,就能发现那些与内心相违背的行为或想法,这是自我反省和成长的关键。
“吾心那可违,谈心泪如注。”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内心的坚定信念,即使面对困难和挑战,也绝不违背自己的内心,这种坚持让诗人的情感溢于言表,泪水如同倾注而出,体现了对内心世界的深深敬畏和对自我价值的强烈认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和比喻的手法,深刻探讨了人生、内心与自我认知之间的关系,鼓励人们坚守本心,追求内在的平静与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