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伤亦不惜,知子抱烈肠。
天下事之大,气平臂奚攘。
多言定何益,无欲谁则刚。
不惜(bù xī)的意思:不计较付出,毫不吝惜
不可(bù kě)的意思:指超出人们的理解和想象,无法用常规思维解释的事物或现象。
朝廷(cháo tíng)的意思:指国家政权的中心,也可以指官方机构或政府。
当使(dāng shǐ)的意思:表示某种情况下,某个人或某个事物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多言(duō yán)的意思:多说话或多发表意见
两伤(liǎng shāng)的意思:双方都受到伤害,互相损害。
怒张(nù zhāng)的意思:形容愤怒或生气到极点。
朴直(pǔ zhí)的意思:指一个人言谈举止简朴、直爽,不做作,不虚伪。
入觐(rù jìn)的意思:指被皇帝召见,进宫参加朝会或进京谒见皇帝。
三薰(sān xūn)的意思:指一个人经过三次磨练,才能真正成为有才华、有本领的人。
孰知(shú zhī)的意思:谁知道
天下(tiān xià)的意思:指整个世界、全国或全境。
仙将(xiān jiāng)的意思:指在战场上表现出色、勇猛无敌的将领。
信必(xìn bì)的意思:表示信任必然会有回报。
言定(yán dìng)的意思:言语确定,决定。
知我(zhī wǒ)的意思:了解我自己
忠愤(zhōng fèn)的意思:指对国家、民族或正义事业忠诚并且愤怒不平的情感。
不可当(bù kě dāng)的意思:无法应付或抵挡
这首诗是清朝末年郑孝胥所作的《海藏楼杂诗》中的第二十二首,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忠诚直言者的赞赏。首句“蛰仙将入觐”暗指忠臣准备进见君主,接下来的“忠愤不可当”传达出强烈的忠诚与激愤之情。诗人劝诫这位忠臣,在适当的时候提出建议,即使不被采纳也要保持冷静,因为直言进谏可能会带来伤害。
“事君信乃谏,未信必两伤”强调了信任的重要性,指出在君主不信任的情况下,直言可能导致双方都受到伤害。然而,诗人认为即使面临众多伤害也在所不惜,因为深知对方有着坚定的节操。“天下事之大,气平臂奚攘”进一步阐述,面对国家大事,保持平静比冲动行动更为合适。
诗人欣赏对方的朴实正直,认为这种品质能消除众人的疑惑。“多言定何益,无欲谁则刚”表明过多的言语可能无益,真正的刚强在于内心的清静无欲。最后,诗人以朝廷的弊病和自己的立场收尾,暗示自己并非狂人,而是出于对国家的深深忧虑。
整首诗通过比喻和劝诫,展现了诗人对于忠诚直言者以及社会风气的深刻洞察,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局的忧虑和个人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