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行随秉烛,人近不燃衣。
《萤》全文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萤火虫在夏夜中的灵动与美丽。首句“苇丛才熠熠”,生动地展现了萤火虫在芦苇丛中闪烁的情景,仿佛是点点星光落入人间。接着“柳岸渐飞飞”一句,将萤火虫的活动范围扩展到柳树岸边,暗示着它们在夜晚的广阔天地间自由飞翔。
“飘迥疑无质,迎秋渐有辉”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一方面强调了萤火虫在空中飘忽不定、似乎没有实体的特质,另一方面又预示着随着秋天的到来,萤火虫的光芒会逐渐增强,展现出更加耀眼的光辉。这种对季节变化的敏感捕捉,增添了诗歌的自然韵味和时间感。
“舟行随秉烛,人近不燃衣”描绘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在夜晚乘舟出行的人们手持蜡烛,与萤火虫的光亮交织在一起,既照亮了前行的道路,也与萤火虫的自然之光相映成趣。这一细节不仅体现了古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也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微妙而和谐的关系。
最后,“腐草犹然在,前生认是非”一句,以哲理性的思考收尾。它借用萤火虫与腐草的关系,暗示了生命循环与因果报应的哲学思考。腐草虽已逝去,但萤火虫的出现却让人联想到生命的延续与转化,引发人们对过去与未来的深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萤火虫在夏夜中的美丽景象,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还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与情感的作品。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