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族叔父仲学先生春月承访弼时赁房方定兹别数月矣有怀寄诗》
《族叔父仲学先生春月承访弼时赁房方定兹别数月矣有怀寄诗》全文
明 / 吴与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忆昨烟花暖正繁,远劳玉趾到山间。

寓居踪迹应方定,入道工夫总未閒。

囊里有书供月眼,樽前无酒醉春颜。

别来新趣知多少透彻灵台第几关。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别来(bié lái)的意思:不要再来

多少(duō shǎo)的意思:表示数量或程度的不确定,有时也表示询问。

工夫(gōng fu)的意思:指时间、精力和努力所花费的工夫。

酒醉(jiǔ zuì)的意思:喝酒过量,醉得不省人事。

灵台(líng tái)的意思:指人的心灵或思维的宝地,也比喻有才智、有见识的人。

入道(rù dào)的意思:指学习某种技艺或成为某个行业的一员。

透彻(tòu chè)的意思:深入到底,彻底明白。

无酒(wú jiǔ)的意思:指没有酒,形容酒席上没有酒水,或者形容没有饮酒的习惯。

烟花(yān huā)的意思:烟花是指燃放时形成美丽的花火,比喻事物短暂而华丽的表象。

寓居(yù jū)的意思:指在某地定居或居住。

玉趾(yù zhǐ)的意思:形容女子美丽的脚趾。

远劳(yuǎn láo)的意思:指为了追求某个目标而付出辛勤努力和远离家乡的劳动。

踪迹(zōng jì)的意思:指追踪的痕迹或线索。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吴与弼所作,名为《族叔父仲学先生春月承访弼时赁房方定兹别数月矣有怀寄诗》。诗中表达了对族叔父的深情厚谊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首联“忆昨烟花暖正繁,远劳玉趾到山间”,回忆起往昔温暖花开的季节,族叔父不辞辛劳,特意来到山间探访。这里运用了“烟花”这一意象,生动描绘出春日花团锦簇的景象,同时也暗含着对叔父来访的喜悦之情。

颔联“寓居踪迹应方定,入道工夫总未閒”,描述了自己在山间寓居的生活状态。虽然生活已经安定下来,但追求道义和学问的路途却从未停止。这两句体现了诗人对修身养性、追求精神境界的执着追求。

颈联“囊里有书供月眼,樽前无酒醉春颜”,进一步展现了诗人的日常生活。他以书籍为伴,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虽无美酒助兴,但春日美景已足以令人心醉。这不仅表现了诗人的淡泊名利、崇尚自然的生活态度,也流露出他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与珍惜。

尾联“别来新趣知多少,透彻灵台第几关”,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叔父的思念。分别后,不知又经历了多少新的体验与感悟,心灵深处的探索之路似乎永无止境。这里“灵台”比喻内心世界,“第几关”则暗示了修行或探索过程中的层层深入,体现了诗人对自我认知和精神成长的不断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富有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亲情、自然、学问的深刻感悟,以及对人生道路的不懈探索。

作者介绍

吴与弼
朝代:明

(1391—1469)江西崇仁人,初名梦祥,字子傅,吴溥子。十九岁即决心专治程朱理学,不应科举。天顺元年以石亨荐,授左谕德,固辞不拜。所著《日录》,悉言生平所得。胡居仁、陈献章、娄谅等均其弟子。学者称康斋先生,有《康斋文集》。
猜你喜欢

江守置酒盘洲张贰卿两宪及景卢同集时江新兼泉司

皇华分鼎坐添春,隐雾巢松三散人。

半月阴云浓似墨,今朝晴日大于轮。

不辞多酌娱浮蚁,何用清歌落暗尘。

归去池塘入新梦,句中芳草醉中茵。

(0)

次韵程观过

山城寂寂簿书稀,梅际春风一夜归。

忽喜烹鱼中有得,恍然挥麈久相违。

折腰岂爱蕲州竹,问汉须寻织女机。

奇绝黄山待佳句,何时小雨湿征衣。

(0)

次韵李举之风雨中书事四绝句·其四

向晓登楼凭小栏,萧然归兴在江干。

痴儿未了公家事,且把云山子细看。

(0)

偶得梅一种疏枝清香附萼之花五出与江梅无异但花色微红而五出之上复有一重或十叶或九叶他日皆并蒂双实俗呼为鸳鸯梅昔上林有赵昭仪所植同心梅疑即此也因成四绝·其二

重重香蘤故多情,索笑初闻带薄酲。

翻恨前村雪深处,一枝幽独太憨生。

(0)

送丁惠安

把麾平海看操刀,惟我乡人治最高。

但见武城人易使,不同梁竦职徒劳。

民怀其爱祠生立,吏必如公责始逃。

闻说朝廷考臧否,佥言卓茂德宜褒。

(0)

冯员仲复元官与致仕恩泽

谤焰久自熄,果然天听回。

孤忠昭圣代,遗恨释泉台。

伏节同元帅,知音有上台。

三军气应壮,一洗向时哀。

(0)
诗词分类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诗人
方苞 班固 刘仙伦 顾恺之 王易简 李邕 欧阳询 陶弘景 宋玉 滕斌 潘良贵 刘彻 王鼎 冯惟讷 程元凤 孙绰 顾景星 丘为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