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喜诃衍还山》
《喜诃衍还山》全文
明 / 释函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入山将午食,风暖日光迟。

乍别惊予瘦,归来爱汝痴。

渐深杨柳色,应长薜萝思。

观世春梦,閒心欲付谁。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薜萝(bì luó)的意思:指藤本植物的一种,比喻人或事物的形象美丽而娇嫩。

春梦(chūn mèng)的意思:形容美好而短暂的梦想或幻想

观世(guān shì)的意思:指人们应该从观察世界中的事物和现象中获取智慧和启示,以便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世界。

归来(guī lái)的意思:返回原处或归还原处。

柳色(liǔ sè)的意思:指柳树的颜色,也用来形容春天柳树的绿色。

日光(rì guāng)的意思:指阳光,也用来形容事物明亮、光彩夺目。

入山(rù shān)的意思:进入山林

杨柳(yáng liǔ)的意思:杨柳是指杨树和柳树,用来形容柔软、婉约的女子。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诃衍分别后,再次相遇时的复杂心情和对自然之美的感慨。首句“入山将午食,风暖日光迟”描绘了诗人独自进入山中,时间仿佛静止,阳光温暖而缓慢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孤独的氛围。

接着,“乍别惊予瘦,归来爱汝痴”两句,通过对比分别前后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诃衍的深切思念。这里,“瘦”不仅指身体上的消瘦,也暗含了心灵的孤独与忧伤;“痴”则表现了诃衍在诗人眼中的独特魅力,以及诗人对这段友情的珍视。

“渐深杨柳色,应长薜萝思”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通过自然景色的变化,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对诃衍的思念之情的加深。杨柳的生长,象征着时间的推移,而薜萝的意象,则常用来表达隐逸或归隐的情感,这里暗含了诗人对与诃衍共度时光的向往和对当前生活的某种逃避。

最后,“观世同春梦,閒心欲付谁”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人生如梦的感慨,以及在面对这种感慨时内心的孤独和寻求共鸣的愿望。这里的“閒心”,既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是对当下生活状态的一种反思,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对知音难觅的无奈。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自然景观的巧妙融合,展现了诗人与诃衍之间深厚友情的珍贵,以及在面对人生变迁时的复杂情绪和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

作者介绍

释函是
朝代:明

函是(一六〇八——一六八六),字丽中,别字天然,号丹霞老人。本姓曾,名起莘。番禺人。年十七补诸生,与里人梁朝钟、黎遂球、罗宾王、陈学佺辈,并以高才纵谈时事,举明思宗崇祯六年(一六三三)乡试第二。会试不第,谒僧道独于庐山,祝发于归宗寺。既返广州,主法诃林。明亡,徙番禺雷峰,创建海云寺,举家事佛。孤臣节士,皈依者众。历主福州长庆、庐山归宗,及海幢、华首、丹霞、介庵诸刹,晚年主法雷峰。著有《瞎堂诗集》等。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猜你喜欢

荥阳赵孝子

孝乃百行本,亲有罔极恩。

亲恩何以报,持报百身论。

事生或能尽,事亡鲜如存。

赵君性诚笃,能窥曾闵籓。

亲癠拜医师,既葬庐墓垣。

身与木石居,泪零松柏原。

动息抚遗体,哀痛伤心魂。

读礼已无愧,抱恨终弗谖。

过车式而敬,朝命表宅门。

大哉永锡类,浇风庶能敦。

(0)

羽冲见示下第诗有岂其真有命搔首问苍苍句戏书答之

万蚁酣战槐南枝,吾曹不辨谁雄雌。

苍苍下视皆蚁耳,得失安望天公知。

刘郎乃欲叫阊阖,问所不解何其痴。

昨夜北河鱼大上,村人提网纷纷驰。

鲂鱮多逢折柳贯,笭箵或亦空手持。

撇波一掷随所遇,其间宁有神灵司。

事无必得必不得,老夫所见皆如斯。

先生傥不焚笔研,偶然而中当有时。

已呼小竖市新酿,兼令老婢烹银鬐。

速来与尔浇垒块,酒酣且赋黄花诗。

(0)

庚子下第二首·其一

忽忽晨钟动,巡檐微一吁。

将明天惨澹,小憩梦模糊。

蹶起收残帙,沉吟问老奴。

今朝有车马,得到涿州无。

(0)

醉翁亭古梅席上口占·其十

徙倚高枝凌短鬓,摘来杯里注春愁。

也知一别扬州去,他日相思洛水头。

(0)

赠寺丞林肖云函表入贺

亿昨长安逢诞节,叨陪侍从圣人前。

瑶池龙驭开三殿,文石鹓班祝万年。

此地瞻天双目断,因君就日寸心悬。

垂衣高拱彤云晓,拜舞欢声动八埏。

(0)

送吴醴泉王槐野二太史春祀

七圣骑龙上太清,年年细雨及清明。

春山远望松楸色,夜陇空闻乌鹊声。

河水千年流玉殿,风云四野护金城。

香车欲下炉烟袅,不尽词臣俎豆情。

(0)
诗词分类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诗人
戴良 张羽 王建 蔡襄 唐顺之 刘鹗 陈傅良 杜荀鹤 李光 陶渊明 黄玠 胡俨 魏野 程颂万 黄溍 刘过 吕岩 杨圻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