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三百三首·其一四一》全文
- 注释
- 下愚:形容非常愚笨的人。
嗤诮:嘲笑、讥讽。
中庸:指常人,普通水平。
甚要:非常重要。
上贤:品德高尚的人。
把著:拿着,此处表示阅读时的动作。
幼妇:年轻女子,这里可能隐含诗意,非指实际年龄。
一览便知妙:一眼就能看出其中的精妙之处。
- 翻译
- 一个愚昧的人读我的诗,不理解反而嘲笑。
一个平庸的人读我的诗,思考后觉得非常重要。
有德行高尚的人读我的诗,读后满面笑容,表示赞赏。
杨修见到年轻女子,一看就明白其中的奥妙。
- 鉴赏
这首诗通过不同层次的人阅读诗歌的反应,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作品深度和价值的自信。"下愚读我诗,不解却嗤诮"显示底层读者因为理解不了而嘲笑,这可能是因为他们的文化素养或智慧水平有限。相比之下,"中庸读我诗,思量云甚要"中的普通读者能够花时间去思考和品味诗歌,他们感受到诗歌深层次的意义和价值。至于"上贤读我诗,把著满面笑",高明的读者则能完全理解并欣赏诗歌之美,甚至感到快乐和愉悦。
最后一句"杨修见幼妇,一览便知妙",通过引用古代故事(杨修是三国时期的人物,以聪明著称),进一步强调真正有智慧和鉴赏力的人能够迅速洞察事物的本质,就像读者一旦具备足够的水平,便能体会诗歌之美妙。
整首诗通过对比不同层次读者的反应,展现了诗人对于自己作品深度和价值的坚定信念,同时也反映出古代文人对于文学鉴赏和理解的期待。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甲子秋日入邓玄度镜园得诗十章次杜少陵过何氏山林韵乙丑春正月重入镜园复次少陵重过何氏山林二十韵得诗五章·其五
把臂复今日,入林从去年。
池开环玉溜,奁满晕珠泉。
松菊已成径,丝麻亦有田。
千秋自光焰,不必冷灰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