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碍(bù ài)的意思:不妨碍、不阻碍、不影响
菖蒲(chāng pú)的意思:指人的心地纯洁无私,不受外界诱惑的品质。
大夫(dài fu)的意思:指医生或医学专家。
丹山(dān shān)的意思:指红色的山岭,比喻忠诚坚定的信仰或立场。
凤雏(fèng chú)的意思:比喻有才能而又年轻有为的人。
公子(gōng zǐ)的意思:公子指的是贵族或富人的儿子,也可以用来形容年轻有为、风度翩翩、举止优雅的男子。
寒皋(hán gāo)的意思:形容寒冷的山谷或山洞。
豪华(háo huá)的意思:形容奢华、富丽堂皇的样子或气派。
佳节(jiā jié)的意思:指美好的节日或喜庆的日子。
角黍(jiǎo shǔ)的意思:形容人品德高尚,行为正直。
灵符(líng fú)的意思:指能带来好运或祈求保佑的符咒或护身符。
圣恩(shèng ēn)的意思:指上天赐予的恩惠或帮助。
乡俗(xiāng sú)的意思:乡村中流传的民间风俗和习惯。
楚大夫(chǔ dài fū)的意思:指聪明才智出众的人。
-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王越所作的《端午》诗,描绘了端午节的热闹场景与深厚的文化内涵。诗中以“角黍堆盘酒满壶”开篇,形象地展现了端午节期间人们欢聚一堂,共享美食美酒的欢乐氛围。接着,“喜逢佳节泛菖蒲”一句,点出了端午节特有的习俗——划龙舟和佩戴艾草、菖蒲以驱邪避疫,增添了节日的仪式感。
“门高不碍齐公子,江阔难寻楚大夫”两句,运用典故,将古代的齐国公子和楚国大夫融入端午节的情境中,既体现了对历史文化的尊重,也寓意着端午节作为传统节日,不仅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意义,也跨越时空,连接古今。
“昔荷圣恩颁彩扇,今随乡俗佩灵符”则表达了对端午节传统习俗的传承与尊重,从古代帝王的恩赐到现代民众的习俗,展现了端午节从宫廷到民间的广泛流传。
最后,“豪华争剪寒皋舌,谁向丹山问凤雏”两句,通过对比豪华的庆祝方式与深邃的文化思考,表达了对端午节文化内涵的深刻理解。寒皋舌可能是指端午节期间食用的粽子,而“谁向丹山问凤雏”则借用了凤凰的传说,暗含了对端午节背后深厚文化意义的追寻与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端午节的热闹景象,更深入探讨了其背后的文化价值与历史意义,是一首富有深意的佳作。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会饮有美堂,答周开祖湖上见寄
杜牧端来觅紫云,狂言惊倒石榴裙。
岂知野客青筇杖,独卧山僧白簟纹。
且向东皋伴王绩,未遑南越吊终军。
新诗过与佳人唱,从此应难减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