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社久虚三岁约,探怀留得九秋诗。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惆怅(chóu chàng)的意思:心情郁闷、烦恼不安。
楚客(chǔ kè)的意思:指在他乡的客人,也可指在异地独自奋斗的人。
邓林(dèng lín)的意思:指人的思想、行为等具有迟钝、呆板的特点。
观光(guān guāng)的意思:指游客观看名胜古迹、风景名胜等的活动。
九秋(jiǔ qiū)的意思:指时间过得很快,很快就到了秋天。
篱花(lí huā)的意思:指花朵开放在篱笆上,形容美好的事物不被人珍惜或欣赏。
如何(rú hé)的意思:表示询问或描述做某事的方法或步骤。
上国(shàng guó)的意思: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在某个方面超过其他国家或地区。
溪头(xī tóu)的意思:指溪流的起点或源头,也可指事物的开端或起始阶段。
西风(xī fēng)的意思:指西方的风,比喻妻子的言行或行为举止温柔和顺服,对丈夫百依百顺。
先生(xiān shēng)的意思:先生一词可以指代男性,也可以指代受过教育、有地位的人。在古代,先生一词常常用来尊称有学问、有才干的人。
摇落(yáo luò)的意思:指风摇动树木使树叶掉落,比喻事物的变动、衰败。
易箦(yì zé)的意思:易箦意为容易受到干扰,易于破坏。
正是(zhèng shì)的意思:表示正好、正当、恰恰是。
- 鉴赏
这首挽诗《挽邓魏公》由明代诗人成鹫所作,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悼与缅怀之情。诗中以“摇落”开篇,借自然界的凋零景象象征生命的衰败,引出楚客之悲,即古人常以楚地的悲凉景色来表达哀伤之情。接着,“西风吹折邓林枝”一句,既描绘了秋天的萧瑟景象,也暗喻着邓魏公的离世,如同邓林被西风摧折一般。
“如何上国观光日,正是先生易箦时。”这两句对比强烈,上句描述的是生前的荣耀时刻——上国观光,即在国家的盛大活动中受到瞩目和尊敬;下句则指出,正是在这样的高光时刻,邓魏公却离开了人世,表达了对逝者命运的无奈与惋惜。
“入社久虚三岁约,探怀留得九秋诗。”这里提到“入社”,可能是指加入某个学术或文学社团,暗示邓魏公在生前曾与友人有过深厚的学术交流和合作,但遗憾的是,他未能见证三周年纪念活动的举行。而“九秋诗”则可能指的是他在生命最后时刻仍创作的诗歌,留下了一段精神的遗产。
最后一句“池花开后篱花发,惆怅溪头更待谁。”以自然界的循环更替,比喻人生的无常与有限,表达了对邓魏公离去后的空虚与失落感。池花与篱花相继开放,象征着时间的流逝,而“更待谁”则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与对未来的迷茫。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与人生哲理的探讨,深刻地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思与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与独特的艺术风格。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