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5日(农历三月廿八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伏中由沙河舍舟而陆三日至开河》
《伏中由沙河舍舟而陆三日至开河》全文
明 / 林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水云三伏煎熬,暑汗沾裳不谢劳。

驿路驱驰仆马闸河开闭任官豪。

临棋祇恐迷当局袖手还输不著高。

未识新蝉何谓,绿杨阴里日呼号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谢(bù xiè)的意思:不需要感谢。

当局(dāng jú)的意思:指当事人对问题或局势无法做出正确判断,迷失方向。

何谓(hé wèi)的意思:指询问某事物的真正意义或定义。

呼号(hū hào)的意思:指大声呼喊,喊叫。

煎熬(jiān áo)的意思:指经历长时间的痛苦、折磨或煎熬。

开闭(kāi bì)的意思:指事物的开始和结束,也表示事物的开放和关闭。

仆马(pú mǎ)的意思:指人们相互依靠、互相帮助的关系。

驱驰(qū chí)的意思:快速行驶或奔跑;迅速驱赶或驱逐。

任官(rèn guān)的意思:被任命担任官职

三伏(sān fú)的意思:指夏季的三个“伏天”,即初伏、中伏和末伏。

水云(shuǐ yún)的意思:指水雾弥漫的样子,形容景物或气氛朦胧不清。

新蝉(xīn chán)的意思:指新出现的人或事物。

袖手(xiù shǒu)的意思:双手藏在袖子里,不做任何事情。

驿路(yì lù)的意思:指旧时驿站的道路,也比喻官道或交通要道。

闸河(zhá hé)的意思:指用闸门调节水流,比喻能掌握、调节事物发展的关键环节或决定性因素。

鉴赏

这首明代林光的《伏中由沙河舍舟而陆三日至开河》描绘了夏日酷热中,诗人从水路改走陆路的艰辛旅程。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旅途中的种种不易。

首句“水云三伏正煎熬”,直接点明了夏日酷暑的难耐,水面上的云雾仿佛也感受到了炎热,与人一同受苦。接下来,“暑汗沾裳不谢劳”一句,通过汗水浸湿衣裳的细节,形象地表现了夏日的炎热,同时也暗示了旅途的辛劳。

“驿路驱驰疲仆马,闸河开闭任官豪”两句,将视角转向了旅途中的交通工具——马匹和船只。在驿路上,马匹因长途跋涉而疲惫不堪;而在闸河处,船只的进出则由官员随意决定,体现了权力的不平等。这两句通过对比,揭示了社会阶层之间的差异和不公。

“临棋祇恐迷当局,袖手还输不著高”则以下棋为喻,表达了诗人对决策失误的担忧和无奈。棋局中的一步错失可能带来全局的失败,正如旅途中的一次错误选择可能导致整个行程的延误或困难。同时,袖手旁观意味着放弃努力,显示出面对困境时的无力感。

最后,“未识新蝉意何谓,绿杨阴里日呼号”两句,诗人转向自然界的观察,通过描述蝉在绿杨树荫下的鸣叫,既是对夏日景象的描绘,也是对自身处境的一种投射。蝉的叫声似乎在诉说着夏日的烦躁与不安,同时也引发了诗人对于人生境遇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夏日酷热、旅途艰辛、社会不公以及个人无力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洞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作者介绍

林光
朝代:明

广东东莞人,字缉熙。成化元年举人。通经史,得吴澄论学诸书,读之大喜。中举后,从陈献章学。初为平湖教谕,官至襄王府左长史。
猜你喜欢

九月八日蒋宗诚请冶城登高分韵得将字

冶城佳节近重阳,绝顶登高景倍常。

极目青山皆绕郭,放怀绿醑正盈觞。

塞鸿江上涵秋影,篱菊尊前散晚香。

燕客喜逢诗社友,一壶宁待白衣将。

(0)

次韵奉学士钱公原溥

昔陪劝讲侍文华,共秉丹衷辅国家。

只以谠言资启沃,肯将曲学骋浮誇。

几年客路随芳草,今日庭砖踏旧花。

何幸南畿重聚首,同年契谊自堪嘉。

(0)

乐清轩诗为沙士清题·其四

不是诗仙是酒仙,逍遥物外阅流年。

累山移得云根石,凿沼分来竹里泉。

袖手厌谈当世务,闭门閒著养生篇。

支筇几度寻幽径,疑入蓬莱小有天。

(0)

锦衣狱中有作追录于此

不才自保一生无,祸中阴谋恣矫诬。

贡院本期登俊造,圜扉何意齿囚徒。

通宵不寐更三鼓,终日相亲火一炉。

圣德好生疏禁网,肯令冤滥及非辜。

(0)

江湖胜览为王景和赋

万里江山一短篷,壮游随处豁双瞳。

三湘洲渚推敲外,百粤风烟笑傲中。

赤壁梦回秋月白,金台望断夕阳红。

京华刮目惊相见,非复东吴旧阿蒙。

(0)

送杨编修假御史职佥兵兖州

天书晨下紫泥封,奉使旬宣向兖东。

深仗干城当阃外,足知兵甲在胸中。

蓬莱久载词臣笔,海岱俄乘御史骢。

万里封侯谈笑觅,旂常行见策元功。

(0)
诗词分类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诗人
陶渊明 黄玠 胡俨 魏野 程颂万 黄溍 刘过 吕岩 杨圻 韩偓 孙传庭 晏几道 谭嗣同 姜夔 薛季宣 洪亮吉 顾太清 王质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