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富赵村,佳名昉唐代。
酣酣红雨春,芳葩谁不爱?
杏村无杏花,赵村亦安在?
这首元代诗人陈栎的《和方虚谷上南行十二首(其六)过杏村》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杏花的怀念与感慨。诗中首先提到“杏花富赵村,佳名昉唐代”,点明了杏花在赵村的盛名源自唐代,奠定了诗歌的历史文化背景。
接着,“酣酣红雨春,芳葩谁不爱?”通过“酣酣”一词生动地描绘了杏花盛开时如红雨般绚烂的情景,表达了对杏花美丽芳华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借“谁不爱”这一问句,表达了人们对美好事物普遍的向往与喜爱。
然而,接下来的“转眼铁炉步,发问莫能对”两句,情感转向了淡淡的哀愁与无奈。诗人似乎在感叹时光易逝,美好的事物终将消逝,即便是曾经繁花似锦的杏花村,也难以抵挡时间的流逝,让人不禁思考人生短暂与自然永恒之间的对比。
最后,“杏村无杏花,赵村亦安在?”诗人直接提出疑问,杏村中的杏花是否真的消失无踪,赵村又是否依旧存在?这不仅是对杏花命运的关切,也是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怀念,蕴含着深深的怀旧情绪。
整首诗通过对杏花的描绘与感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往昔美好生活的怀念,情感丰富,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