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赵 和 叔 大 夫 母 安 人 曹 氏 挽 词 宋 /苏 籀 风 规 王 邸 韵 ,筮 醮 相 夫 宾 。逐 子 大 家 懿 ,弄 孙 东 第 新 。百 能 知 肖 嗣 ,八 十 又 三 春 。磬 石 无 虚 勒 ,笄 珈 不 复 晨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百能(bǎi néng)的意思:形容能力非常广泛,能胜任各种事务。
大家(dà jiā)的意思:大家通常指众人,表示集体或群体。也可用来指代各个方面的人或事物。
东第(dōng dì)的意思:指东方第一,形容东方的地位高、名声大。
风规(fēng guī)的意思:指社会风气和规范。
笄珈(jī jiā)的意思:指妇女出嫁,戴上发髻和簪子,表示成年、成熟。
弄孙(nòng sūn)的意思:指老年人与自己的孙子亲近、玩耍,享受天伦之乐。
磬石(qìng shí)的意思:指清廉正直的人或事物。
三春(sān chūn)的意思:指春天的三个月,比喻事物兴盛的时候。
王邸(wáng dǐ)的意思:指国家的皇宫、官邸或富贵人家的府邸。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籀为赵和叔大夫的母亲曹氏所作的挽词,表达了对逝者的敬仰与哀思。诗中通过描绘曹氏在王府中的生活,展现了她的贤德与家族的繁荣。"风规王邸韵"暗示了她在府中的威仪与教化之风;"筮醮相夫宾"则描绘了她作为家庭主妇的贤良淑德,主持祭祀,关心家人。"逐子大家懿"赞扬了她教育子女有方,家族声誉得以延续;"弄孙东第新"则体现了她晚年享受天伦之乐的场景。
诗中提到曹氏活到八十三岁,足见其寿考,"百能知肖嗣"表达了对她智慧与子孙繁衍的赞美。"磬石无虚勒"象征她的德行如磐石般稳固,"笄珈不复晨"则寓言她已不再年轻,但美好的回忆永存。整体上,这首挽词以简洁的语言,深情地追忆了曹氏的一生,表达了对她的深深怀念。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外子侨吴十年矣甲申冬以京兆诏起感述
伯鸾高士未受职,五忆长谣去京国。
运期姓氏无人知,汉皇悲伤求不得。
我佩子绂逢清时,左飧右粥皆帝力。
赁庑聊复充偕隐,灭灶何尝希悻直。
往者巨屏防蔽贤,坐耗太仓自投劾。
本非汲黯薄淮阳,敢望樊英应坛席。
忽闻徵辟到东山,便办严装趋北阙。
黄图三辅古称雄,赤县九门今更剧。
自从近畿更水旱,未免穷檐有饥溺。
要令襦裤遍拊循,庶几桴鼓少衰息。
东望瀛海通析津,北游空桐戴斗极。
鹿车对挽夙所慕,油幢共引愿岂及。
画眉未敢被轻惰,蓬头幸复知礼则。
京秩从来策旧勋,夙夜寅清励明德。
《外子侨吴十年矣甲申冬以京兆诏起感述》【清·严永华】伯鸾高士未受职,五忆长谣去京国。运期姓氏无人知,汉皇悲伤求不得。我佩子绂逢清时,左飧右粥皆帝力。赁庑聊复充偕隐,灭灶何尝希悻直。往者巨屏防蔽贤,坐耗太仓自投劾。本非汲黯薄淮阳,敢望樊英应坛席。忽闻徵辟到东山,便办严装趋北阙。黄图三辅古称雄,赤县九门今更剧。自从近畿更水旱,未免穷檐有饥溺。要令襦裤遍拊循,庶几桴鼓少衰息。东望瀛海通析津,北游空桐戴斗极。鹿车对挽夙所慕,油幢共引愿岂及。画眉未敢被轻惰,蓬头幸复知礼则。京秩从来策旧勋,夙夜寅清励明德。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17767c6f05b98ee0784.html
送缁生兄赴黔
聚首既云乐,肯复分两地。
今朝忽临歧,此别殊非意。
忆我垂髫年,曾向绛帷侍。
三月坐春风,居然动诗思。
擘笺送君行,耽吟自此始。
君生有夙慧,笔挟风云气。
抟扶期直上,胡为艰一第。
科名不在文,我早识此义。
先君虽久宦,为政称廉吏。
身后竟萧然,至遗慈母累。
饥来驱君行,出门一挥泪。
黔中君旧游,云天有高谊。
使君况友善,愿拜麦舟赐。
炎飙正酷烈,珍重慎寝馈。
计程无一月,尺书勤寄慰。
沿途揽名胜,佳句收灵异。
境穷诗益工,斯言良可味。
相顾增太息,会难别何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