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北学(běi xué)的意思:指学问或知识的范围较窄或浅薄。
碧云(bì yún)的意思:指天空中晴朗的蓝天白云,形容景色美丽明朗。
初地(chū dì)的意思:初次踏入陌生的地方或领域。
传灯(chuán dēng)的意思:传授知识或技能
龙蛇(lóng shé)的意思:指有权势和能力的人物,也用来形容权谋勾心斗角的场面。
弥天(mí tiān)的意思:形容极其广阔、无边无际。
南能(nán néng)的意思:指人的能力或才智非常出色。
苕霅(tiáo zhá)的意思:指农田中杂草丛生,耕作困难。
侍者(shì zhě)的意思:指侍奉主人的人,也可用于形容服侍他人的人。
衣钵(yī bō)的意思:指传授衣钵,传承衣钵。比喻接受前辈的指导和传统的学问。
一时(yī shí)的意思:一小段时间内,暂时的。
游方(yóu fāng)的意思:指僧人、道士等出家人四处游历,传教或修行。
- 鉴赏
这首《送僧》由明代诗人董其昌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僧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与传承之道。
首句“苕霅一时僧”,开篇即点出送别的对象是同时期的僧侣,暗示了他们之间有着共同的经历和深厚的友谊。接着,“千峰兴欲乘”一句,以壮丽的山峰比喻僧侣们追求佛法的精神境界,表达了对僧侣们修行之路的赞美与向往。
“龙蛇随北学,衣钵问南能”两句,运用生动的比喻,将僧侣们的求学过程比作龙蛇随风而动,既形象又富有哲理,展现了僧侣们在南北两地寻求佛法真谛的艰辛与执着。同时,也暗含了知识与智慧的传承,衣钵象征着佛法的传承,南北则代表了不同地域的文化与思想交流。
“初地游方惬,弥天秀益增”中,“初地”指佛教中的初入佛门之地,这里用来形容僧侣们开始修行时的喜悦与满足感。“游方”则是僧侣云游四方,广求佛法之意。这两句表达了僧侣们在修行过程中不断成长,不仅个人修为有所提升,也为佛法的传播做出了贡献。
最后,“谁知碧云句,侍者续传灯”两句,以“碧云句”比喻高深莫测的佛法,暗示了僧侣们所掌握的佛法深奥难解。而“侍者续传灯”则寓意着僧侣们在佛法的传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同灯火照亮前行的道路,使得佛法得以延续和发扬光大。这句话也表达了对僧侣们在佛法传承中所起作用的高度赞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僧侣修行、求知、传承的描绘,展现了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僧侣们为佛法传播所付出的努力与奉献,充满了对僧侣精神的敬仰之情。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饭后登东山
饭已茶未成,褰裳步山径。
虽云筋力衰,拄杖犹济胜。
天高楼塔丽,霜落沟港净。
岂惟野实丹,已觉林笋迸。
井桐亦强项,叶脱枝愈劲。
啼鸟久不去,将无助幽兴。
盘纡穿翠谷,攲仄下危磴。
所嗟无客来,谁与持麈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