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有师文弦,如彼鲁阳麾。
脩树交清阴,好鸟鸣高枝。
百卉(bǎi huì)的意思:形容花草繁盛,各种各样的花草。
不异(bù yì)的意思:没有差别,没有区别
长春(cháng chūn)的意思:长久的春天,指事物长期兴盛、繁荣的状态。
垂垂(chuí chuí)的意思:形容时间的流逝或年龄的增长。
春雨(chūn yǔ)的意思:春天的雨水。比喻对人们的生活起到滋润作用的事物。
春阳(chūn yáng)的意思:春日的阳光,比喻温暖和煦的阳光。也比喻春天的气象或春天的景色。
春兰(chūn lán)的意思:春天盛开的兰花,比喻品德高尚的人。
春风(chūn fēng)的意思:形容人在顺利、得意的时候的心情愉快。
葱郁(cōng yù)的意思:形容草木繁茂、郁郁葱葱。
栋梁(dòng liáng)的意思:栋梁,指房屋主梁,比喻支撑整个结构的重要人物或重要力量。
风霆(fēng tíng)的意思:形容声势浩大,威力强大。
俯窥(fǔ kuī)的意思:从高处向下窥视,比喻观察事物时态度傲慢、目光狭隘。
高枝(gāo zhī)的意思:指人在社会地位、职位等方面比别人高出许多。
固自(gù zì)的意思:自然而然,固然
广文(guǎng wén)的意思:指广泛涉猎文化,博览群书的学问。
华实(huā shí)的意思:形容事物美好,充满华丽和实用价值。
化源(huà yuán)的意思:指事物从根本上改变或转化。
及时(jí shí)的意思:指做事情或采取行动的时机恰当,不拖延,不耽误。
咀嚼(jǔ jué)的意思:咀嚼是指用牙齿把食物咬碎并慢慢嚼食,引申为深思熟虑、反复思考。
鲁阳(lǔ yáng)的意思:指一个人的行为举止粗鲁、不文明。
庙堂(miào táng)的意思:指朝廷、官场,也可以指官僚体制、政治权力的地方。
鸣高(míng gāo)的意思:指声音高亢、响亮。
平生(píng shēng)的意思:指一个人一生的时间。
秋菊(qiū jú)的意思:形容人老而有韵味。
如何(rú hé)的意思:表示询问或描述做某事的方法或步骤。
商岭(shāng lǐng)的意思:商岭是指商贾云集的地方,也可指商业繁荣的地区。
设施(shè shī)的意思:设施指的是建筑物、场所或组织中的各种设备和设备,为人们提供便利和服务。
生执(shēng zhí)的意思:生活的触角,生活的重担
舒惨(shū cǎn)的意思:形容非常舒服或者非常惬意的状态。
庭除(tíng chú)的意思:指清除内外庭院的杂草,比喻清除害群之马,除去害人之事物。
万化(wàn huà)的意思:形容事物变化多样、丰富多变。
无恒(wú héng)的意思:没有恒心、没有毅力
习习(xí xí)的意思:形容风或气息轻柔、微风吹拂的样子。
仰视(yǎng shì)的意思:以崇敬和敬畏的心情仰望,表示对他人的崇拜或尊敬。
吟啸(yín xiào)的意思:高声吟唱或大声呼喊。
有时(yǒu shí)的意思:偶尔;间或;有时候
珍重(zhēn zhòng)的意思:对某人或某物非常重视,非常珍贵,十分关心。
执经(zhí jīng)的意思:指坚持读书学习,专心致志地研究经典著作。
中人(zhōng rén)的意思:指在某个领域或某种事物中具有一定地位、能力或影响力的人。
朱丝(zhū sī)的意思:形容红色的丝绸。
自知(zì zhī)的意思:了解自己的能力、局限和状况。
这首诗描绘了长春轩内四季更迭的自然景象与诗人在此的生活情趣。开篇以“春阳无恒燠,春雨无恒滋”点出春日气候多变的特点,而后以“如何轩中人,日咏长春诗”引出诗人的生活状态——每日吟咏关于长春的诗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追求。
接着,“岂有师文弦,如彼鲁阳麾”运用比喻手法,将诗人的内心情感比作琴弦与鲁阳挥动的旗帜,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激昂与热情。接下来,“至哉万化源,舒惨固自知”则进一步阐述了自然界万物变化的规律,强调了自然界的自我调节与平衡。
诗中通过“庭除辟馀壤,百卉纷及时”描绘了庭院中百花齐放的景象,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氛围。随后,“春兰色可悦,秋菊亦垂垂”对比春兰与秋菊的不同之美,体现了诗人对不同季节景色的欣赏与赞美。
“脩树交清阴,好鸟鸣高枝”描绘了树木茂盛、鸟鸣声声的景象,营造了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而“俯窥华实繁,仰视风霆驰”则通过俯瞰与仰望的视角,展现了自然界的丰富与动态美。
“吟啸皆春风,习习被朱丝”表达了诗人沉浸在自然美景中的愉悦心情,仿佛春风拂面,朱丝轻舞。最后,“有时掔坠露,咀嚼疗晨饥”描述了诗人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日常,通过品尝露水来缓解清晨的饥饿感,进一步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与尊重。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四季变换的自然景观,还融入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与生活体验,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诗中也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如自然界的规律、个体与自然的关系等,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