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与 瀼 溪 邻 里 唐 /元 结 昔 年 苦 逆 乱 ,举 族 来 南 奔 。日 行 几 十 里 ,爱 君 此 山 村 。峰 谷 呀 回 映 ,谁 家 无 泉 源 。修 竹 多 夹 路 ,扁 舟 皆 到 门 。瀼 溪 中 曲 滨 ,其 阳 有 闲 园 。邻 里 昔 赠 我 ,许 之 及 子 孙 。我 尝 有 匮 乏 ,邻 里 能 相 分 。我 尝 有 不 安 ,邻 里 能 相 存 。斯 人 转 贫 弱 ,力 役 非 无 冤 。终 以 瀼 滨 讼 ,无 令 天 下 论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扁舟(piān zhōu)的意思:指小巧轻便的船只,也用来比喻身世低微或贫寒的人。
不安(bù ān)的意思:形容心情不安,焦躁不安的样子。
回映(huí yìng)的意思:指事物反射出来的影像或映像。
夹路(jiā lù)的意思:指两边都有人或事物夹击,使人无处可躲的局面。
举族(jǔ zú)的意思:指全家一起举家迁徙或全家同心协力的意思。
匮乏(kuì fá)的意思:指缺乏、不足。
力役(lì yì)的意思:指辛劳劳动,艰苦努力的工作。
邻里(lín lǐ)的意思:指邻居之间的关系,也泛指周围的人或社会关系。
南奔(nán bēn)的意思:指南方奔走,逃亡。
逆乱(nì luàn)的意思:指违背正常秩序,颠倒黑白,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贫弱(pín ruò)的意思:形容贫穷弱小,没有力量或资源。
泉源(quán yuán)的意思:指事物的根本来源或根本原因。
山村(shān cūn)的意思:指山中的村庄,形容环境质朴、宁静、幽静。
谁家(shuí jiā)的意思:表示不确定或无法确定的人或事物。
斯人(sī rén)的意思:指某人的品德、才华、风范等超出常人,令人敬佩和仰慕。
天下(tiān xià)的意思:指整个世界、全国或全境。
无令(wú lìng)的意思:没有约束或指令,自由自在。
昔年(xī nián)的意思:过去的年代;往事
闲园(xián yuán)的意思:指闲散的园子或花园,也指宁静、安逸的环境。
相分(xiāng fēn)的意思:相互分离、相互分开
相存(xiāng cún)的意思:相互存放或相互安置
行几(háng jǐ)的意思:指行为不正当、不合规范或不得体。
修竹(xiū zhú)的意思:指人品修养高尚,如同修剪整齐的竹子一般。
有闲(yǒu xián)的意思:闲暇、空闲。
中曲(zhōng qǔ)的意思:中曲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指在音乐演奏或歌唱中,音高稳定、旋律流畅而不失节奏感。
子孙(zǐ sūn)的意思:后代、子孙后辈。
- 注释
- 昔年:过去的年代。
苦逆乱:遭受战乱之苦。
举族:全家族。
南奔:向南逃跑。
日行:每天行走。
几十里:几十华里。
爱君:喜爱这里的。
山村:山中的村庄。
峰谷:山峰和山谷。
呀回映:形容景色互相映衬。
泉源:泉水的源头。
修竹:高而直的竹子。
夹路:道路两旁。
扁舟:小船。
瀼溪:河流名,这里指具体地名。
中曲滨:河流弯曲处的岸边。
其阳:它的南面,古人以山南水北为阳。
闲园:幽静的园林。
邻里:邻居们。
昔赠:过去赠予。
许之:答应给予。
子孙:后代。
匮乏:缺乏,不足。
相分:互相帮助,分享。
不安:不安定,忧虑。
相存:相互关怀,安慰。
斯人:这些人。
转贫弱:变得贫穷弱小。
力役:劳役,体力劳动。
非无冤:并非没有冤屈。
终以:最终因为。
瀼滨讼:在瀼溪边的诉讼。
无令:不要让。
天下论:世人议论。
- 翻译
- 往昔遭遇战乱苦,全族南迁急奔忙。
每日行走数十里,偏爱此村山青靓。
峰回路转山谷映,户户清泉处处涌。
翠竹茂密路两旁,小舟轻摇至家门。
瀼溪弯曲处河湾,南岸静谧有花园。
邻里昔年赠我地,承诺代代相传衍。
我若曾遇困与乏,邻里相助情意暖。
我心若感不宁时,邻里慰藉共分担。
无奈世态转贫弱,劳役艰辛含冤叹。
终因瀼溪畔争执,莫让世人议短长。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逃离战乱、来到山村定居的生活场景。开篇“昔年苦逆乱,举族来南奔”两句,表达了诗人因战乱带领家人南迁的不易历程。“日行几十里,爱君此山村”则流露出诗人对这片新居所在的喜爱之情。
接下来的“峰谷呀回映,谁家无泉源。修竹多夹路,扁舟皆到门”四句,生动地勾勒出了山村的自然美景和安逸的生活状态。这里的“峰谷呀回映”,形象地描绘了山谷之间回音相应的景致;“谁家无泉源”,则是对这片土地丰饶多水的一种肯定;“修竹多夹路,扁舟皆到门”则展示了一种田园诗中的宁静与安逸,竹林成荫,河流直达家门。
以下的“瀼溪中曲滨,其阳有闲园。邻里昔赠我,许之及子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山村生活的美好。这里的“瀼溪中曲滨”,是对河流曲折的细腻描写;“其阳有闲园”则是对诗人所居之地阳光充足、环境优雅的一种表述。至于“邻里昔赠我,许之及子孙”则透露出诗人与邻里的深厚情谊,以及邻里对诗人的慷慨赠予和长远的承诺。
末尾四句“我尝有匮乏,邻里能相分。我尝有不安,邻里能相存。斯人转贫弱,力役非无冤。终以瀼滨讼,无令天下论”则表达了诗人在困难时得到邻里的帮助和支持,以及对邻里深厚的感激之情。这里的“匮乏”与“不安”,反映了诗人曾经遭遇的困境;而“相分”与“相存”,则是对邻里在这些时候给予的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的赞美。“斯人转贫弱,力役非无冤”表达了一种对于不公正的劳役制度的批判情绪。最后,“终以瀼滨讼,无令天下论”,则是诗人希望不要让这份邻里的善良和自己的困境成为世人的议论对象。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热爱,以及他与邻里之间深厚的情谊。同时,诗中也流露出诗人对于社会不公和个人命运的感慨。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