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小聚香多,垆焦听酒沸。
脱箧理新装,藤纸万馀字。
不曾(bù céng)的意思:从未,从来没有
不堪(bù kān)的意思:指某人或某物无法承受一次攻击或打击,非常脆弱或无力抵抗。
禅理(chán lǐ)的意思:指禅宗的理论和思想体系,也可泛指深奥的哲学理念或思考方式。
肠胃(cháng wèi)的意思:肠胃指人体的消化系统,引申为指一个人的胃口、消化能力、承受力等。
嘲戏(cháo xì)的意思:嘲弄、戏弄、取笑他人。
除却(chú què)的意思:除去,排除
道书(dào shū)的意思:指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也可指宗教经典或哲学著作。
供佛(gòng fó)的意思:指供奉佛像或供奉佛教仪式。也可用来形容虚有其表、只是形式而无实际内容。
寒气(hán qì)的意思:指寒冷的气息或寒冷的气候。
何所(hé suǒ)的意思:指不知道在何处或不知道如何处理问题或情况。
惊悸(jīng jì)的意思:指因突然受到惊吓而心跳加速、感到恐惧不安的状态。
蜡火(là huǒ)的意思:形容人的才能或事物的光彩不久,短暂而不持久。
年光(nián guāng)的意思:年光指的是时间的流逝,特指青春年华的消逝。
频婆(pín pó)的意思:形容事物频繁变化、无常。
铅丹(qiān dān)的意思:指用铅粉和丹砂混合制成的颜料,比喻虚有其表、外表华丽但内在无用的东西。
时事(shí shì)的意思:指当前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的事情或事件。
世味(shì wèi)的意思:指世间的滋味、气息、风尚等。
所除(suǒ chú)的意思:指被除掉、排除在外。
藤纸(téng zhǐ)的意思:比喻文笔潦草、字迹难辨。
下笔(xià bǐ)的意思:指写字或绘画时动笔的动作,也用来形容写作或绘画的开始。
小聚(xiǎo jù)的意思:少量的人聚在一起
匝地(zā dì)的意思:形容数量很多,连续不断。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戊戌除夕夜的内心世界与生活场景。诗中通过一系列细节,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细腻感受和对世态人情的深刻洞察。
首句“余夕何所除,匝地除寒气”描绘了除夕之夜,人们通过各种方式驱散寒冷,迎接新年到来的情景。这里的“除”字不仅指物理上的驱寒,也暗含着心灵上的净化与期待。
“除却好年光,不曾除世味”则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世俗生活的反思。他认为虽然新年带来了希望与喜悦,但世间的俗务与烦恼并未因此而消失,体现了他对现实世界的清醒认识。
“石小聚香多,垆焦听酒沸”描绘了除夕之夜家庭团聚的温馨场景,通过小石聚集香气、炉火燃烧、酒水沸腾等细节,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氛围。
“供佛洗频婆,插瓶鲜老卉”则体现了作者对宗教信仰的尊重与对自然美的欣赏。通过供奉佛像、清洗水果、插花等行为,表达对神灵的敬仰和对生命之美的追求。
“脱箧理新装,藤纸万馀字”展示了作者在除夕夜整理衣物、书写文字的活动,既体现了对个人形象的重视,也暗示了他在新的一年里对知识与创作的渴望。
“蜡火照铅丹,如欲见肠胃”运用比喻手法,形容蜡烛的光芒照亮了铅丹,仿佛能透视人心,寓意作者在新的一年里对人性的深入思考与洞察。
“时事不堪书,下笔每惊悸”表达了作者对社会时事的忧虑与不安,即使在欢庆的时刻,也无法完全摆脱对现实问题的关注。
“道书参谜机,禅理供嘲戏”则体现了作者在哲学与宗教层面的探索与思考,通过阅读道家经典、参悟禅理,以幽默的方式表达对人生智慧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作者在除夕夜对生活、自然、宗教、社会等多个层面的感悟与思考,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复杂人性的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