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人奋其怒,欲出舌复扪。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抽身(chōu shēn)的意思:脱离或退出某个困境或场合
催促(cuī cù)的意思:催促指督促、催逼、催催,促使对方或自己加快行动或进程。
禾黍(hé shǔ)的意思:禾黍是指稻谷和黍谷,也泛指庄稼和粮食。
胡马(hú mǎ)的意思:指匈奴的马,也用来比喻野蛮而难以控制的人或事物。
虎符(hǔ fú)的意思:虎符是指古代中国将军手中的一种象征军权的令牌。
军门(jūn mén)的意思:指军队的门户,比喻军队的力量、威望和门第。
老妇(lǎo fù)的意思:指年老的妇女,也可用于比喻某些事物的老旧、陈旧。
马日(mǎ mì)的意思:指马上、立即的意思。
岂得(qǐ de)的意思:表示事情不可能或者不能如愿以偿的意思。
丘原(qiū yuán)的意思:比喻人的才能和品德超越常人,出类拔萃。
日落(rì luò)的意思:日落,太阳从地平线下降,天色渐暗的现象。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事物或人的衰落、结束或消亡。
沙碛(shā qì)的意思:指沙漠中的沙丘和沙地。
戍卒(shù zú)的意思:指在边境或要塞守卫的士兵,也用来比喻忠诚守护的人。
屯田(tún tián)的意思:指农民在一定的土地上进行农田的开垦和耕种,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和改善生活条件。
下军(xià jūn)的意思:指军队向下进攻或撤退。
远见(yuǎn jiàn)的意思:指对事物发展的前景、趋势有深远的洞察力和预见能力。
在野(zài yě)的意思:指某人或某团体失去权力、地位或职位,不再处于掌权的地位,而是在社会上处于边缘或被排斥的状态。
子孙(zǐ sūn)的意思:后代、子孙后辈。
-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周祚的《出辽后三首(其二)》描绘了一幅边塞黄昏时分的凄凉景象。首句“日落沙碛暗”,以日落渲染出辽阔沙漠的苍茫与沉寂,暗寓战乱后的荒芜。次句“风吹边月昏”进一步强化了夜晚的阴冷和不安,风声与月色交织,烘托出戍边之地的孤寂。
接下来,“远见屯田吏,催促下军门”展现了官府对士兵的严格管理和急迫任务,暗示了战事的紧迫。老妇代戍卒诉说,“禾黍尽在野,胡马日复繁”,揭示了田园荒芜,敌骑日益增多的严峻形势。妇人的话语中充满了无奈和悲愤,“持刀抽身去,岂得顾子孙”,表达了她为了保家卫国,不得不舍弃家庭的深深忧虑。
最后两句“尚闻有虎符,科积穷丘原。万人奋其怒,欲出舌复扪”,揭示了战争背后的制度压力和民众的愤怒。虎符象征着军事命令,而“科积穷丘原”则形容苛捐杂税堆积如山,人民深受其苦。然而,面对强权,他们只能忍气吞声,表达不出内心的愤怒。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辽边地区战乱带来的民生疾苦和民众的无奈反抗,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山园四咏·风露亭
万物冒春晖,红紫竞芳节。
唯此玉井莲,迥与众品别。
雅受冷风吹,复爱露华洁。
亭亭立波上,晚意颇愁绝。
疑是姑射仙,半夜集瑶阙。
清虚不染尘,潇洒更宜月。
我惭穷陋质,对此冰与雪。
安得谪仙人,超遥俯清澈。
把酒一高吟,玉色相映发。
山园四咏·烟壑
苍然者为烟,呀然者成壑。
赖此十八公,与之相领略。
中间制小亭,面势巧安著。
千山攒修眉,一水环青玉。
勃图映高标,觚棱翼飞角,夜深或沈沈,月澹还漠漠。
趺坐者谁子,草衣复芒屩。
素发照晴昊,飘萧如野鹤。
傥非违世者,何以有此乐。
向夕下坡陀,清兴寄寥廓。
此境真可画,此意终难貌。
辛亥春夜雪忽积竹松欹折过半
夜来雪积不可料,晨起压尽庭前花。
道松俯偻若揖客,江竹离披如倒戈。
沙头寒重雁不起,门外日高人未过。
此时薪米不易得,晨突有烟能几家。
赤松三咏·二仙庙
自从兄弟得神仙,一去空山竟杳然。
唯有华阴舒道士,好诗长与此山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