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
《示志诚偈二首·其一》全文
- 注释
- 生来:从出生开始。
坐不卧:指活着时总是保持警醒或忙碌,不喜欢躺下休息。
死去:死亡之后。
卧不坐:死后身体放松,无法再像生前那样正襟危坐。
一具:一副。
臭骨头:指人的躯体,死后腐朽发出气味,这里是对肉体的贬称。
何为:为什么还要。
立功过:计较或追求功绩与过错,指世俗中的评价和成就。
- 翻译
- 生来就不好躺卧,死后却无法端坐。
只是一副臭皮囊,何必在乎功过得失。
- 鉴赏
这段诗出自唐代禅宗六祖惠能大师的示志诚偈。诗中蕴含深刻的佛法哲理,探讨生命与死亡的本质。
首句“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视角对待生死态度的禅机智慧。在这里,“坐”和“卧”不仅是形象上的对立,更隐喻了生与死、动与静之间的辩证关系。惠能大师通过这种对比,揭示出生与死并非如常人所见的绝对状态,而是可以超越的境界。
第二句“一具臭骨头,何为立功过”则进一步深化了上述思想。“一具臭骨头”形象地描绘了人的身体在死亡后的无常与渺小,暗示着物质形骸的虚幻不实。而“何为立功过”则是在问世人为何要执着于身后名闻利养之类的世俗功业。惠能大师通过这一问句,指出了人们在生死面前的迷茫与盲目,提倡我们应当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解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是对生命、死亡和人生的深刻反思,也是禅宗“明心见性”理念的一种艺术展现。它通过简洁有力的语言,激发人们对于自我与宇宙本质的深层次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题航子
爱此江边好,留连至日斜。
眠分黄犊草,坐占白鸥沙。
寓言九首007
钟鼓非乐本,本末犹相因。
仁声入人深,孟子言之醇。
如何贞观君,从古同隋陈。
风俗不粹美,惜哉世无臣。
北山三咏其一——宝公塔
道林真骨葬青霄,窣堵千秋未寂寥。
宝势旁连大江起,尊形独受众山朝。
云泉别寺分三径,香山幽人止一瓢。
我亦鹫峰同听法,岁时歌员岂辞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