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孟得之园竹》
《题孟得之园竹》全文
明 / 谢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西风木正彫残,脩竹娟娟谩自看。

为爱清阴摇绮席,不教新笋上金盘

色连淇澳秋霜净,声彻潇湘暮雨寒。

中有栖迟九苞凤,野云长护碧琅玕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金盘(jīn pán)的意思:形容非常珍贵或重要的东西。

九苞(jiǔ bāo)的意思:指一个人的才华或能力非常出众,像九朵盛开的花朵一样,十分耀眼。

娟娟(juān juān)的意思:形容女子美丽动人。

琅玕(láng gān)的意思:形容珍贵、美好的东西。

暮雨(mù yǔ)的意思:指在傍晚或黄昏时下的雨。也用来比喻最后的希望或最后的机会。

木正(mù zhèng)的意思:正直、坚定不移

绮席(qǐ xí)的意思:指华丽的宴席或庆典场合。

淇澳(qí ào)的意思:指一个地方风景优美,水清景美。

栖迟(qī chí)的意思:指人不安定,没有固定的居所,经常搬迁或流连于外地。

秋霜(qiū shuāng)的意思:指秋天的霜冻,比喻残酷的斗争或严酷的考验。

西风(xī fēng)的意思:指西方的风,比喻妻子的言行或行为举止温柔和顺服,对丈夫百依百顺。

潇湘(xiāo xiāng)的意思:指湖南地区的风景和水色。也用来形容优美的风景或文人墨客的才华。

中有(zhōng yǒu)的意思:表示在某种事物或情况中存在着某种特定的内容、特征或要素。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孟得之园中竹子的清雅与高洁。诗人以“西风万木正彫残”开篇,渲染出秋日万物凋零的景象,以此反衬竹子的坚韧与不屈。接着,“脩竹娟娟谩自看”,描绘了竹子在秋风中的独立姿态,虽无人欣赏,却自有一番娟秀之美。

“为爱清阴摇绮席,不教新笋上金盘。”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竹子的喜爱之情,不仅因为其清幽的树荫能增添宴席的雅致,更因为竹子的生长不与世俗同流,象征着高洁的品质。诗人通过“清阴”和“绮席”的对比,突出了竹子的自然之美与高雅之气。

“色连淇澳秋霜净,声彻潇湘暮雨寒。”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竹子在不同环境下的美丽与声音,无论是秋霜覆盖下的静谧色彩,还是暮雨中传来的清脆声响,都展现了竹子的独特魅力。诗人巧妙地将淇澳和潇湘两个地方的竹林景象融入诗句中,增强了画面的广阔感和诗意的丰富性。

最后,“中有栖迟九苞凤,野云长护碧琅玕。”这两句以凤凰栖息于竹林之中,象征着竹子的高贵与祥瑞,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竹子保护者——野云的赞美。碧琅玕在这里指代竹子,形象地描绘了竹子的翠绿与生机勃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竹子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自然美、高洁的品质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共生,表达了诗人对竹子的喜爱与敬仰之情。

作者介绍
谢榛

谢榛
朝代:明   字:茂秦   号:四溟山人   籍贯:脱屣山   生辰:1495~1575

谢榛(1495~1575)明代布衣诗人。字茂秦,号四溟山人、脱屣山人,山东临清人。十六岁时作乐府商调,流传颇广,后折节读书,刻意为歌诗,以声律有闻于时。嘉靖间,挟诗卷游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为“后七子”之一,倡导为诗摹拟盛唐,主张“选李杜十四家之最者,熟读之以夺神气,歌咏之以求声调,玩味之以裒精华。”后为李攀龙排斥,削名“七子”之外,客游诸藩王间,以布衣终其身。
猜你喜欢

梅梢上雪

六出霏霏过小帘,梅梢著处似沾粘。

天工底事巧装点,只为花疏特故添。

(0)

龙仙诗

楚尾吴头风乍薰,沧波深拥小龙君。

愿朝帝母龙楼晚,来曳霞裾驾五云。

(0)

玉楼春·其一

西风吹冷沈香篆。门掩小晴红叶院。

卧看黄菊送重阳,露重烟寒花未遍。

衰翁病怯琉璃簟。日日愁侵霜鬓短。

一杯菊叶小云团,满眼萧萧松竹晚。

(0)

七娘子·其一舟中早秋

山屏雾帐玲珑碧。更绮窗、临水新凉入。

雨短烟长,柳桥萧瑟。这番一日凉一日。

离多绿鬓多时白。这离情、不似而今惜。

云外长安,斜晖脉脉。西风吹梦来无迹。

(0)

次韵毛君山房即事十首·其二

东晋仙人借旧山,定应天意许公閒。

郡人欲问史君处,笑指峰峦紫翠间。

(0)

满江红

泼火初收,秋千外、轻烟漠漠。

春渐远、绿杨芳草,燕飞池阁。

已著单衣寒食后,夜来还是东风恶。

对空山、寂寂杜鹃啼,梨花落。伤别恨,闲情作。

十载事,惊如昨。向花前月下,共谁行乐。

飞盖低迷南苑路,湔裙怅望东城约。

但老来、憔悴惜春心,年年觉。

(0)
诗词分类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诗人
吴兆骞 上官仪 杜审言 唐求 朱弁 王仁裕 商景兰 沈德潜 富弼 任昉 谢惠连 王湾 卢延让 贾至 张继 卢象 武三思 郑成功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