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山诚有意,对主忍无言。
《鹦鹉》全文
- 翻译
- 每次在厅堂之上,鸟儿被金笼囚禁已久。
它内心渴望山林,面对主人却难以启齿。
它的品性像孤鸾般高洁,鸣叫声与百舌不同,更为清脆。
一旦飞离这云雾缭绕的庭院,它定会欣喜于离开豪门深宅。
- 注释
- 堂上:厅堂之上。
云云:指鸟儿的叫声。
金笼:精致的鸟笼。
久受恩:长期受到主人的豢养。
思山:想念山林。
对主:面对主人。
忍无言:难以启齿。
性比:品性如同。
孤鸾:孤独的鸾鸟,象征高洁。
洁:高洁。
声殊:声音与众不同。
百舌繁:百舌鸟鸣叫繁多。
云林:云雾缭绕的山林。
去:离开。
应喜:应该感到欢喜。
谢朱门:告别豪门。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所作的《鹦鹉》,通过对鹦鹉的形象描绘,寄寓了深沉的情感和哲理。首句“堂上每云云”,暗示鹦鹉在主人的府邸中常常模仿人语,生活于富贵之家。然而,“金笼久受恩”则揭示了它的囚禁状态,尽管受到主人的长期照顾。
“思山诚有意,对主忍无言”,鹦鹉渴望回归自然,向往山林,但因为被囚禁,只能默默承受,无法表达内心的渴望。这里通过鹦鹉的视角,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和无奈的沉默。
“性比孤鸾洁,声殊百舌繁”,鹦鹉的品性被比喻为孤高纯洁的鸾鸟,其鸣叫声不同于普通的鹦鹉,显得更为独特,暗示了它内在的高洁和才华。
最后两句“云林如一去,应喜谢朱门”,如果能离开华丽的朱门,飞向云林,鹦鹉应当会感到欣喜,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被束缚者的同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鹦鹉为载体,寓言式的表达了对人生自由的追求和对权势束缚的批判,体现了范仲淹深厚的人文关怀和独立人格。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赠九山汤子还古冈
圣人训三益,直谅与多闻。
予友九山子,何讵非其伦。
同业因伯氏,识君弱冠前。
古心称古服,言动夙驯驯。
亦同江门游,亦钓楚云春。
予昨归沙堤,访我铁江滨。
今秋携公孙,来浴新泉云。
何以养其直,丝毫了不存。
何以养其谅,心口无间然。
何以养多闻,畜德归渊泉。
行矣各努力,相约朱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