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妾屏仁知,甘与朴累俱。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怿(bù yì)的意思:不满意、不愿意
不食(bù shí)的意思:指不适合居住或生存的地方。
臣妾(chén qiè)的意思:指男性自谦自己是女性的奴仆,表示谦虚、自谦之意。
大穰(dà ráng)的意思:指丰收的年景,农作物丰收的意象。
道化(dào huà)的意思:指通过言行举止或表演引起他人嘲笑、嘲讽、讥讽的行为。
奋起(fèn qǐ)的意思:指振作起来,勇敢地行动。表示通过努力、斗志昂扬、奋发有为的状态。
丰施(fēng shī)的意思:慷慨施舍,大方给予
功利(gōng lì)的意思:功利指追求个人利益、追求短期利益而不顾他人利益或长远发展的行为。
寄身(jì shēn)的意思:把自己的身体寄托在别人身上,借助他人的力量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季叶(jì yè)的意思:季叶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植物的叶子季节性凋落的现象。也可用来比喻人生、事物的兴衰变化。
空虚(kōng xū)的意思:空洞、虚无、无实际内容或价值
闾井(lǘ jǐng)的意思:指一个地方人口众多,繁荣昌盛的景象。
食报(shí bào)的意思:指因为做了坏事而遭受到应有的惩罚或报应。
岁计(suì jì)的意思:根据年龄的计算来推测一个人的才智和能力。
畏垒(wèi lěi)的意思:畏惧高墙,指人害怕突破困难或克服障碍。
一隅(yī yú)的意思:指一个小角落或一个狭小的空间。
俎豆(zǔ dòu)的意思:指古代祭祀时摆放在祭坛上的肉食和豆子,比喻人们为了争夺利益而互相争斗。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社会的变迁和道德观念的流失。诗人以亢桑子的故事开篇,描述了他如何在艰难困苦中坚守仁义,最终得到乡邻们的尊敬和认可。然而,诗人随后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指出人们过于追求功利,忽视了道德的实践和传承。
“昔有亢桑子,寄身畏垒居。” 开篇即点出故事的主人公,以及他所处的艰难环境,暗示了仁义在困境中的珍贵。
“臣妾屏仁知,甘与朴累俱。” 这两句描绘了亢桑子如何选择放弃世俗的荣华,而坚持内心的仁义,与朴实的生活为伴。
“三年国大穰,岁计诚有馀。” 描述了亢桑子坚守仁义后,国家繁荣,人民生活富足,体现了他的行为对社会的正面影响。
“闾井戴其润,谋欲俎豆予。” 这里进一步强调了亢桑子的行为得到了乡邻们的尊敬和认可,甚至被人们视为祭祀的对象,象征着他对社会的贡献和影响。
然而,诗人并未停留在对亢桑子的赞美上,而是转向了对现实社会的批判:“闻之怅不怿,奋起逃空虚。” 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失望,以及自己选择逃避现实,寻找心灵的宁静。
“丰施不食报,道化超黄虞。” 这两句揭示了诗人对社会道德沦丧的深刻忧虑,认为人们的慷慨施舍并未得到应有的回报,道德的教化已经超越了古代圣贤的水平。
最后,“季叶骛功利,画挈矜一隅。” 总结了时代特征,指出末世的人们过于追求个人利益,忽视了集体和社会的利益,道德观念的缺失导致社会风气的败坏。
整首诗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的道德观念,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担忧和对道德回归的渴望。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