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次 秦 少 游 韵 赠 姚 安 世 宋 /苏 轼 帝 城 如 海 欲 寻 难 ,肯 舍 渔 舟 到 杏 坛 。剥 啄 扣 君 容 膝 户 ,巍 峨 笑 我 切 云 冠 。问 羊 独 怪 初 平 在 ,牧 豕 应 同 德 曜 看 。肯 把 参 同 较 同 异 ,小 窗 相 对 为 研 丹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剥啄(bāo zhuó)的意思:剥削和压迫。
参同(cān tóng)的意思:指心灵相通,思想一致,互相理解、信任并合作的关系。
初平(chū píng)的意思:初平指的是刚刚平定,刚刚安定下来。
德曜(dé yào)的意思:指品德高尚、光明正大。
帝城(dì chéng)的意思:帝王的都城,指帝王所居住的城市。
平在(píng zài)的意思:平稳地停在某个地方或位置上。
切云(qiè yún)的意思:形容能力高超,技艺精湛,能够轻松解决问题。
容膝(róng xī)的意思:容膝指能够容纳在膝盖上,形容亲密无间、相互依偎的关系。
同异(tóng yì)的意思:指事物之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同德(tóng dé)的意思:指志同道合,品行相同,具有共同的德行和价值观。
巍峨(wēi é)的意思:形容高大、雄伟壮观的样子。
相对(xiāng duì)的意思:相对表示相互之间存在关联或对比的状态。
小窗(xiǎo chuāng)的意思:指窄小的视野或有限的见识。
杏坛(xìng tán)的意思:指古代文人在杏树下讲学或议论文艺之地。
渔舟(yú zhōu)的意思:渔舟指的是渔民的船只,也常用来比喻平凡而朴实的生活。
云冠(yún guān)的意思:形容山峰或建筑物高耸入云,如同戴着云彩般。
切云冠(qiè yún guān)的意思:形容人的胆量极大,能够切开云层戴在头上。
- 注释
- 帝城:京城,指当时的首都。
杏坛:古代教育场所,相传孔子讲学的地方。
剥啄:形容轻轻敲门声。
巍峨:形容人的身材或建筑物高大。
切云冠:形容学问高深,冠绝一时。
初平:传说中的仙人,此处可能象征有学问的人。
德曜:古人名,此处可能象征有道德修养的人。
《参同》:道教经典,这里指深入探讨的学问。
研丹:研读丹经,道教修炼的一种方式。
- 翻译
- 京城深广仿佛大海,寻找不易,他怎肯舍弃渔船来至杏花讲坛。
轻轻敲门,拜访你的简陋居所,面对你高大的身影,我自愧只能仰望你的学问之冠。
询问羊群,只觉初平仙人在此,放牧猪豕,想必也会像德曜那样欣赏你的学识。
你是否愿意与我一同比较《参同契》中的深奥思想,就在那小小的窗户边,共同研读丹经。
-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苏轼所作,体现了他独特的才华和深厚的文化修养。诗中“帝城如海欲寻难,肯舍渔舟到杏坛”两句,描绘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于名山大川的向往以及追求精神自由的愿望。这里的“帝城”指的是京城,即皇帝所居之地,而“渔舟”则象征着简单朴素的生活方式,“杏坛”可能是某个特定的自然景观或历史遗迹,诗人通过这番描述,展现了自己对于自然美景和文化遗产深厚的情感。
接着的“剥啄扣君容膝户,巍峨笑我切云冠”则充满了想象力。这里,“剥啄扣君容膝户”可能是指诗人在自然中沉思,以至于忘记了时间和现实世界的纷扰,而“巍峨笑我切云冠”则是一种超脱世俗、自在飞翔的情感表达,显示出诗人内心的豁达与欢乐。
“问羊独怪初平在,牧豕应同德曜看”两句中,“问羊”和“牧豕”可能是指某些特定的历史事件或哲学思想,而“初平”则可能是一个时间点或者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这里诗人通过提问和观察,表达了自己对于历史和文化的深刻理解。
最后,“肯把《参同》较同异,小窗相对为研丹”两句,则是诗人表达了他对于知识和智慧的追求以及与友人的交流。在这里,《参同》可能指的是某种哲学或文学作品,而“小窗相对”则描绘了一种静谧而专注的学习氛围。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精美的语言、丰富的想象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苏轼广博的知识储备和独到的艺术风格。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劝蚕
同为浙中人,应识浙中事。
嘉湖有布更缫丝,桑叶油油遍墟里。
五月新丝蚕事成,办公先自官租始。
更有余赀日用饶,女嫁男婚取诸此。
桐江西来习俗移,土瘠民贫人懈驰。
我是父母斯民责,循行敢惮临郊鄙。
既怪耕氓只待天,还嗟女手忘生理。
夏挥团扇冬携炉,辜负天公付十指。
东隅旧有桑园名,微行芜没空山里。
我遣平头赴彼都,购得桑秧五千纪。
分播民间着意栽,森森弱植倾桃李。
利赖犹需三五年,经营成局今朝起。
预求并剪萝繁枝,下饼担泥勤省视。
籧筐曲薄制坚完,早请蚕师蓄蚕子。
何须作过觅蝇头,急切归家谋娣姒。
细检当年旧志书,纺绩生涯似祖妣。
轧轧机声浃比闾,衣丰食足兴百礼。
我虽旦晚赋归田,神游叹羡常风美。
《劝蚕》【清·孔毓玑】同为浙中人,应识浙中事。嘉湖有布更缫丝,桑叶油油遍墟里。五月新丝蚕事成,办公先自官租始。更有余赀日用饶,女嫁男婚取诸此。桐江西来习俗移,土瘠民贫人懈驰。我是父母斯民责,循行敢惮临郊鄙。既怪耕氓只待天,还嗟女手忘生理。夏挥团扇冬携炉,辜负天公付十指。东隅旧有桑园名,微行芜没空山里。我遣平头赴彼都,购得桑秧五千纪。分播民间着意栽,森森弱植倾桃李。利赖犹需三五年,经营成局今朝起。预求并剪萝繁枝,下饼担泥勤省视。籧筐曲薄制坚完,早请蚕师蓄蚕子。何须作过觅蝇头,急切归家谋娣姒。细检当年旧志书,纺绩生涯似祖妣。轧轧机声浃比闾,衣丰食足兴百礼。我虽旦晚赋归田,神游叹羡常风美。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52667c6b7a8b1198990.html